交大要闻
“2025AI赋能精准诊疗创新发展学术会议”举办,发布罕见病精准诊断大模型矩阵“明岐”
为深入落实“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2025年3月2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健康长三角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5 AI赋能精准诊疗创新发展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以“可信智能·精准诊疗”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现场来自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150 余位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代表出席会议。值得关注的是,大会正式发布了“明岐”罕见病诊断大模型矩阵,引起广泛关注。本次会议还吸引了新华网、人民网、SMG、腾讯网、搜狐网、新民晚报、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等20余家媒体前来报道。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包括: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郑宁,第一人民医院总会计师周建军,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夏寒,仁济医院副主任庄旭,瑞金医院副主任朱立峰,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李昕荣,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谷大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健康长三角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录法,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晓艳主任,玉环市人民医院院长董寅等。
多方共话AI+医疗发展大势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李昕荣
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郑宁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李昕荣、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郑宁及第一人民医院领导先后致辞。李昕荣书记介绍了计算机学院在AI+医疗领域的应用成果,包括在糖尿病、脑机接口和心理学辅助诊断等领域的赋能。两位嘉宾强调了当前 AI 赋能精准诊疗对于医疗体系革新的重要意义,并表示高校、医院、科研和产业各界应加强协同,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医疗 AI 生态。
“明岐”医学影像大模型矩阵发布引关注
会上,首个可精准诊断罕见病的医学影像多模态大模型矩阵“明岐”正式亮相。该模型由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LoCCS实验室的王烁副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研发,专为解决AI+医疗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罕见病精准诊断难题而生,“明岐”采用“大模型概念能力矩阵 + 专家路由协同”的双引擎驱动架构,在诊断精准度与效率方面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相较以往主要依赖个别专家的冗长诊疗模式,“明岐”凭借高精度、可解释、多专家协作等创新优势,赋能湘雅三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不死癌症”克罗恩病等罕见病诊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球罕见病诊疗带来了一次全面升级,赢得现场听众的高度关注。会上还举行了“明岐”医学影像大模型矩阵发布仪式,标志着该项前沿技术正式迈向更广泛的应用阶段。
前沿观点,聚焦AI +医疗新趋势
围绕“AI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主题,四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维度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医疗的最新进展与实践案例:湘雅三医院王晓艳深入阐述了“AI在EUS诊断胆胰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展现 AI 技术对内镜超声检查效率与准确度的显著提升。仁济医院庄旭带来了“全流程AI就医助理重塑患者就医体验”的报告,分享了如何通过智能化引导和信息整合,提升患者就医便捷度与满意度。瑞金医院朱立峰以“智慧医院:从智疗到智脑”为题,探讨医院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从“信息化升级”到“智能决策”再到“智慧管理”的系统化演变。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LoCCS实验室贺超翔则聚焦“大模型的本地化可负担、安全部署方案”,展示了医院在有限算力与预算条件下,如何实现对大型医疗 AI 模型的安全部署与高效运维。
圆桌论坛:协同共促医疗产业健康发展
圆桌论坛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录法主持,聚焦“AI赋能医疗产业健康发展”主题。第一人民医院总会计师周建军、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智能部副主任夏寒、玉环市人民医院院长董寅、上海交通大学 LoCSS 实验室副教授孙士锋、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黄忠煌等嘉宾参与讨论。与会专家围绕政策扶持、数据安全、产业合作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与前瞻观点,为促进医疗 AI 规范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共同绘制AI +医疗新蓝图
在圆桌对话结束后,与会嘉宾继续就技术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洽谈。与会人员认为,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AI在医疗诊断中的最新进展,更为政产学研医多方搭建了高质量的沟通桥梁,有望加速医疗AI的落地与普及,造福更广大的患者群体。
上海交通大学将持续推动医工结合、跨学科创新研究,并与更多医院、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携手打造“可信智能·精准诊疗”新生态,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