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举办首届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毕业生座谈会

3月2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333举办首届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毕业生座谈会。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张小丽,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陈锦剑,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玉阳,集成电路学院微纳系副系主任蔡星汉等各院系相关负责人,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吕成冬及首届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毕业生代表共同参会。座谈会由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学生工作主管陈梦颖主持。

11.png

陈梦颖回顾了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的建设情况。学校将在优化校企联合招生、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师生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构建校企联培卓越工程师新范式。

14.png

随后,专项毕业生代表结合校企联培经历,分享了成长心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晓慢表示,作为专项计划的首届学生,能够在积极的沟通交流和充分的支撑保障中感受到校企双方对学生培养的重视和投入。未来,她将留在联培单位就业,继续从事材料研发工作,践行交大人的责任担当。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刘子豪讲述了他参与千岛湖试验、大连海试项目的经历。刘子豪直言“外场实验的复杂环境远比实验室更具挑战”,这些实战历练让他坚定了攻读博士、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决心。

院系教师代表为毕业生送上深情寄语。李玉阳表示,无论选择扎根联培企业深耕核心技术,还是带着产教融合的经验开拓崭新领域,都希望同学们永葆“交大人”的探索精神,在解决“卡脖子”难题中实现人生价值。蔡星汉鼓励毕业生们既要成为技术创新的“破局者”,更要成为家国情怀的“传承者”,在奋斗的征程中保持初心如磐,树立鸿鹄之志,勇担强国重担。吕成冬勉励卓工学子以钱学森精神为引领,顺境中戒骄戒躁,逆境中沉心破局,既要铭记师长传授的智慧与方法,更需从细微处积累经验、抽丝剥茧提炼规律,以扎实步履回应时代之问。

张小丽对首批毕业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加速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立足岗位,笃行实干,扛起交大人的使命担当;二是以“首届专项毕业生”的使命感扎根行业,用未来五年、十年的成长,打造“专项生”标杆;三是牢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心系母校发展,常回家看看。

14.png

会上,陈锦剑与李玉阳共同为获得2024年度卓越工程师“宁波未来之星”奖学金的专项毕业生代表颁发证书。宁波未来之星奖学金是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交大面向产教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设立的奖学金。

14.png

张小丽与吕成冬共同赠予毕业生代表纪念书籍:由吕成冬撰写的《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期望毕业生秉承钱学森学长“初心如磐、矢志报国”的信念,在工程强国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陈梦颖
研究生院
郑雨涵
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