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敬爱的黄旭华学长,我们永远怀念您!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1949届造船工程系杰出校友,船建学院校友会名誉会长黄旭华学长与世长辞,全体师生校友深感悲痛。黄旭华学长的离去是我国国防工业与科技事业的重大损失,他用一生践行“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的誓言,用三十年隐姓埋名的坚守、六十载深海铸剑的担当,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刻下了不朽丰碑。
黄旭华学长工作照
上海交大师生在校园中缅怀追思黄旭华学长
黄旭华学长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45年至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7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2020年获颁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黄旭华学长将满腔热血和智慧付诸中国核潜艇事业,与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人员一道白手起家、潜心钻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铸就深海利剑,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
谨以此文深情怀念敬爱的黄旭华学长。
青年黄旭华(载于交通大学学生调查表)
黄旭华学长毕业证书
2011年4月,黄旭华学长在昔日宿舍执信西斋前留影
求学交大:烽火岁月铸就报国初心
黄旭华院士是上海交通大学1949届造船工程系杰出校友,是我校引以为傲的科学巨匠和旗帜楷模。1945年,19岁的黄旭华学长传承家族的诚实义勇、经历艰辛的坎坷求学、见证触目惊心的外族欺侮,立志科学报国,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在校期间,黄旭华学长积极参与救亡图存运动,加入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亲历护校运动,经历风雨如晦的斗争洗礼,于上海解放前夕光荣地成为一名信念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党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我做到,党如果不是要求一次流光,而是一滴一滴慢慢流,一直流尽为止,我也坚决做到。”黄旭华学长用忠诚和奉献的一生,践行了当初的誓言,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树立了一座交大人选择责任和勇担使命的精神丰碑。
黄旭华学长报考时填写的招生报名单
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49届毕业生留影(后排左三为黄旭华)
上海解放后“山茶社”成员在交大校园内合影(前排右三为黄旭华)
深海长征:三十载无名岁月写就惊天史诗
1958年,面对西方核威慑,毛主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令。时年32岁的黄旭华奉命北上,自此隐姓埋名三十春秋。
核潜艇的研制,是背着算盘打出来的硬仗。当时,中国在核潜艇领域一片空白,国外技术封锁严密。黄旭华和团队仅凭少量模糊照片和玩具模型,从零开始探索。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复杂运算,用秤称量设备确保精准。在艰苦条件下,黄旭华运用系统论思想,倡导常规技术系统集成,带领团队攻克了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七大关键技术。1970年12月26日,中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悄然下水。正如钱学森所说:“没有一万年,也没有一千年和一百年,只用了十年,我们就建造出了自己的核潜艇。”速度之快,震惊世界。
中国核潜艇工程的总师在406艇前留影
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以总设计师身份亲赴南海,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当潜艇成功下潜至300米深度时,他颤抖着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百廿校庆之际,黄旭华学长重访徐汇校区船模拖曳水池,登上曾无数次往返拖航的拖车,伫立在往昔辛勤工作的场所,深情回顾当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黄旭华学长在深潜试验胜利归来时的激动身影
2016年4月,黄旭华学长在百廿校庆之际重访徐汇校区船模拖曳水池追忆往昔
薪火相传:精神灯塔照亮强国征程
黄旭华学长深受母校师生的爱戴和敬仰,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受邀担任湖北校友会和船建学院校友会名誉会长。黄旭华学长多次回校与师生校友交流,出席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等活动为学科建设把脉领航。沉疴之际,学校杨振斌书记、丁奎岭校长等校领导以及船建学院师生多次前往武汉探望,黄旭华学长仍然心系母校发展,为学科建设建言献策、倾注智慧。
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等校领导赴湖北武汉探望黄旭华学长
2023年10月,丁奎岭校长带队看望黄旭华学长并与医护人员交流病情及治疗方案
201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大会现场,90岁高龄的黄旭华学长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轻轻地推开了学校为他演讲准备的座椅,坚持站立着向大家讲述心中的“交大精神”。黄旭华深情回顾了自己在交大的学习生活,并分享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的艰辛历程。他表示,正是母校给予他的智慧和能力,正是母校培育他的百折不饶的意志品质,支撑他隐姓埋名数十年,为中国的核潜艇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当黄旭华学长以颤抖而坚定的语调说出“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时,全场掌声雷动,让无数人肃然起敬、为之动容。
2016年4月,黄旭华学长出席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讲述心目中的“交大精神”
2013年10月,黄旭华学长出席海洋强国战略论坛暨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成立70周年活动
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等校领导赴湖北武汉探望黄旭华学长
黄旭华学长与母校情深意切,每一次同黄旭华学长的交流,都能感受到他身上拳拳的爱国之心和赤子情怀。他总是对在母校的求学时光如数家珍,深情回忆在母校求学期间辛一心、王公衡、杨槱等师长对他的教育和影响,分享在交大期间的学习和革命工作为他思想上、作风上、意识上打下的良好基础,使得他在日后的核潜艇研制工作中可以勇敢面对困难带领团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而谈到科技创新,黄旭华学长勉励师生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强调装备研制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必须要靠中国人自力更生,因此一定要敢于去做创新的工作。他说,创新是追求未知的东西,追求未知就要不怕失败,不要考虑个人得失,要有勇气也不要蛮干,要善于总结经验,即便失败了也要总结经验爬起来再干。谈及信仰的力量,黄旭华学长深情地说,能够让我隐姓埋名30年而无怨无悔的,一是对祖国的热爱,二则是信仰的力量。他勉励学子做有信仰、有理想、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希望同学们学好本领,扎实奋斗,为信仰奋斗一生。在交大校园,黄旭华学长的故事早已超越人物传记的范畴,化作浸润学子心灵的“精神基因”。
2021年8月,师生探望黄旭华学长并汇报山茶社纪念碑落成情况
2022年10月,师生探望黄旭华学长
黄旭华学长特别关心后辈学习投身科技创新。早在1996年,他就受邀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协会顾问,而后多次应邀为学校绿色智能船艇竞赛担任评委专家。2021年,他还特别录制视频为参加母校承办的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制作竞赛的学子加油鼓劲。在耄耋之年,黄旭华学长捐出毕生积蓄支持科研、教育和科普事业,并在母校设立“旭华基金”用于支持“黄旭华奖学金”项目,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正追寻黄旭华学长的脚步,矢志投身国防军工事业。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80周年之际,黄旭华学长寄语青年学子“要有信仰、有理想,还要有本领,科研发展永无止境,在创新道路上要永不知足”,成为莘莘学子精勤治学的毕生信条。在同期落成的“与国同行”船建学院院史院情展示馆内,设有为祖国“深潜”黄旭华院士专题展陈,详细讲述黄旭华学长“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的爱国奉献光辉事迹。
2011年4月,黄旭华学长同参加智能绿色船艇竞赛的学生留影
2021年8月,黄旭华学长录制视频为参加母校承办的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制作竞赛的学子加油鼓劲
2021年3月,首届上海交通大学黄旭华奖学金颁奖仪式
为祖国“深潜”黄旭华院士专题展陈
学长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核潜艇,更是一套攻克科学难题的方法论——以“一万年太久”的紧迫感攻坚,用“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创新,最终在“卡脖子处”挺起中国的脊梁。我们定当矢志传承黄旭华学长的事业,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超常布局急需学科方向,持续推动紧缺方向人才自主培养,办好船海专业强基计划“旭华班”,以培养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打造世界船海领域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不断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黄旭华学长寄语
毕业生在黄旭华学长题写的院名石前留影
敬爱的黄旭华学长,您是无名岁月里的惊天伟业,是沧海横流中的民族脊梁!您用一生证明:最深沉的爱,是把自己熔铸进国家的命运;最崇高的信仰,是把生命书写成民族的史诗!今日,当核潜艇在南海深霆制御,当深潜器探索万米之极,交大人必将铭记,您曾用一生托起中华民族走向深蓝的梦想。“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誓言,将继续在万里海疆回响,激励着代代交大人勇担时代重任,攀登科技高峰!
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进入追思黄旭华学长主题网页,留言寄托哀思。师生校友可至闵行校区船建学院木兰楼一楼,为祖国“深潜”黄旭华院士专题展追思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