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在上海交大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满含深情而又坚定有力的话语,使人感慨万千、心潮澎湃。上海交通大学师生纷纷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共同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积极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踊跃投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事业。

扬帆科技,积极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开拓二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完成西太平洋深海矿物试开采试验,水深率先突破4100米,并首次获得深海多金属结壳矿物样品。“开拓二号”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杨建民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寄语,令人倍感鼓舞。十多年来,我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深海科技领域不断突破。今年‘开拓二号’克服6级风、4级海况恶劣条件,成功实现了我国深海采矿六大‘突破’。未来我们将不断努力,稳步推进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装备、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等高端海洋装备研制,为我国船海工程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田长麟表示:“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提到的‘要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张江高等研究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面向基础研究的‘自由区’之一,历经几年的持续建设已在高水平人才引育、拔尖人才培养、重大科研产出以及大科学装置建设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2025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在交叉学科领域的人才引育和学术研究,朝着习近平主席提到的‘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综合交叉发力’不断深入,向着交叉领域的最前沿一步一个脚印迈进,围绕张江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奋发图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上海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全球科创中心贡献交大智慧!”

“凯原”十佳教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教授黄晓霖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令人倍感振奋,发言中提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有同感。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科技和社会,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奋斗在交大的课堂,思考‘教什么’,实践‘怎么教’,努力探索、不断尝试,助力更多的青年学子成长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弄潮儿、汇聚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青春力量。”

“上海工匠”、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二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主任,党支部书记李垚聆听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后感慨万千。他表示:“在新年到来之际,我深受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的鼓舞,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的领导者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作为基础医学科研服务的一线工作者,我倍感责任重大,每当突破一个又一个医学实验技术难题,内心充满自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作为数百项国家自然基金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支撑部门,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攻克医学实验‘芯片’小鼠相关的‘卡脖子’技术,解决了多个关键技术难题,引领了行业的发展与创新。我们秉承‘做好基础服务’‘提升技术服务’‘力争满意服务’三大服务准则,践行着几代人传承的服务理念。在新的一年,满怀自信,以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为前行的力量,带领实验动物科学部全体技术服务人员将继续秉持这份热爱与坚守,以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追求卓越,勇于开拓创新,为保障医学教育与科学发展贡献我们的青春与智慧。”

农业农村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特聘教授周培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催人奋进、备受鼓舞,作为践行东西部协作、深化校地合作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围绕党中央对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任务,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聚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二三产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以玉米产业为核心,从土壤改良、绿色种植、玉米加工、农牧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环节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提升,打造绿色生态型高质量与高科技并举的产业融合体,使得众多科研成果得以在当地转化应用,以期为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优质农畜产品、促进生产与生态融合发展、助力内蒙古农牧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做出交大贡献,实现以产业振兴推动内蒙古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转变。”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戴磊2024年获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先进个人,2019年他曾搭乘“天佑轮”开展极地航行研究并行驶到了北极航行的最高纬,戴磊表示:新年贺词中提到“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也曾提到“雪龙2号首航南极”,作为一名参与极地航行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备受鼓舞,曾经只有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才有能力赴极地科考,现在我国自主建造的船舶能够通达南北极开展科考研究,并建立科研极地,这极大提升了我国极地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海洋、航运领域科研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哪吒”项目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夺得全球总冠军,收到习近平主席回信勉励和殷切期望。“哪吒”团队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副研究员曾铮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让我们心潮澎湃,斗志昂扬。我们很幸运遇到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够支持我们沉下心来,十年磨一剑,研制‘上天入海,飞潜合一’的海空跨域航行器,把科幻故事里哪吒飞天遁海的想象变成了现实。未来十年,团队将持续聚力海空跨域技术攻关,锤炼新质装备,推动‘哪吒’科研成果转化,形成跨域航行器完整产品谱系,支撑海洋强国建设。‘哪吒’团队将保持对‘海空无界限’这一梦想持之以恒的追求,继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对每一名科研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在从事超大质量黑洞阴影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2022级博士生班班长、天文学专业的张铭缘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让我们感到很振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探索自然科学的‘未至之境’,身处新时代,我将继续肩负起青年一代的力量和使命,将个人科学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联系起来,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扎根教育,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上海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致远学院党委书记周永丰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让我备受激励、倍感振奋。新的一年,致远学院将挺膺担当、积极作为,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应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扎根中国大地与借鉴国际经验融合,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以‘大先生’强化思想引领,‘大融通’促进交叉创新,‘大协同’形成育人合力,加快致远书院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一站式育人特区建设,积极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国范式’。努力造就一批兼具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创新精神、全球视野和健康人格的领袖型未来科学家,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大数据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刘莉表示:“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不仅让我们倍感温暖,而且深受鼓舞。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国家在经济、科技等诸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对未来信心满满。近年来,教育学院致力于在新时代培养卓越的未来教师,学院对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目标,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的新模式。面向未来,我们‘教育人’将继续践行‘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理想信念,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努力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全身心投入教师教育,为教育强国,贡献交大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系主任代彦军表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做好教书育人,不忘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本,尽职尽责,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专业人才;二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一流科研,引领本专业青年科技人才投身科技前沿,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三是结合能源动力学科专业,助力国家双碳战略,深入开发太阳能发电和供热制冷技术潜力,发展城市零碳热力系统,促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新的一年,我们力争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凯原法学院国际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胡加祥表示:“新年贺词中提到的‘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让自己倍感振奋。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造就一大批优秀涉外法治人才,作为曾经校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我时刻牢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将‘教书’与‘育人’贯穿在一起,并将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指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为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贡献交大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彭青龙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催人奋进,令人鼓舞。他对于科技创新的部分,尤其让我们想起了一大批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争朝夕地开展科研攻关,寻求科学技术的新突破的场景。前不久在珠海航展向世人展示的新设备以及成飞、沈飞刚刚试飞的第六代隐形样机让人看到了一众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为了国家安全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和拼搏精神。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积极向上的风貌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标识。作为学报主编,我们要在期刊上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激励更多的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作为大学教授,我们培养更多的青年学生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科技强则国强,青年强则国强,教育报国、学术报国永远在路上。”

2024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成长计划”班主任、奥运冠军樊振东专业课指导教师燕晓英表示:“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强调中国要‘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把中国故事向世界讲述,把中国声音传向世界,是中国新闻人的时代责任。我回忆起2016年11月7日,我曾有幸作为中国新闻奖获奖者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主席对新闻记者提出的要求。当前,为了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供人才支撑,我们需要融通交大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优势,探索‘AI+新闻’的人才培养路径,从而在国际舆论场中全面提升中华文化的智能传播力。”

“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表示,要‘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周庆贵表示:“尊道贵德、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历史语境下焕发出旺盛生命力。新的一年,我们将以中华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方式,助力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和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铸梦青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思政教师于爱涛表示:“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温暖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能够投身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事业中,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牢记习近平主席的殷殷嘱托,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努力培养其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根中国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绽放独特的青春风采。”

2024年入伍新兵、“四有”优秀士兵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服现役本科生刘浩宇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我很荣幸今年3月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的理想在军营变得具象化。万家灯火迎新岁,斗转星移又一年。虽远在他乡,但能成为这灯火里中国的守护者,我倍感骄傲!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交大‘戎耀青年’,‘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在军事素养、专业技能上不断取得新成绩,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向着新时代强军目标努力奔跑,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聆听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子,我倍感振奋和温暖。”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24级直博生程浩轩(蒙古族)表示:“我正在从事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方面的研究,今年参与撰写的《关于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提案》有幸获民进中央参政议政成果一等奖。智慧医疗的发展,正在让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征程上,我将继续发挥少数民族学子的特色优势,深入了解各地基层医疗需求,为推动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澳门籍学子、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凌俊杰,曾获2023年教育部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特等奖。他说:“习近平主席前不久第三次视察澳门时,将澳门比喻为‘祖国的掌上明珠’,又在新年贺词中赞扬澳门的新发展新变化令人欣喜,这份深情关怀让我倍感温暖,也坚定了我为澳门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我深刻认识到,追求学术卓越仅是起点,要把个人发展与澳门、国家的未来紧密结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我坚信,澳门青年不仅有能力,更有责任在国家的发展大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澳门青年,我将努力为澳门经济的稳健增长和国家金融安全贡献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马来西亚籍学生周轩平,在聆听新年贺词后感慨不已:“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作为一名交医学子和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我深受鼓舞。今年,我们团队深入基层开展乡村儿童疑难眼病防治工作,致力于让大山深处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拥有追光的权利。全新公益模式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得红旅赛道全国金奖,这激励着我们继续砥砺前行,为更多小朋友带来光明。2025年,必定有着新的希望和突破,愿新年的每一日,阳光满路,温暖如初。我也将矢志不渝探索医学未知之境,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交大风采。”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4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凡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作为一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网络文化工作联盟的一份子,我也深感自己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在网络文化建设的浪潮中,我愿做一名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用文字的力量传播正能量,用思想的光芒照亮人心。我深刻意识到,作为网络文化工作联盟的一员,我们肩负着传播时代主旋律、弘扬网络正能量的使命。梦绘蓝图展宏图,志逐星辰绘新篇,是我辈青年的使命所在。我们愿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为指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以键盘为笔,以屏幕为纸,坚持用笔尖传递正能量,用键盘敲响时代的强音,书写着时代的新篇章。”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用心领会新年贺词,以行展现奋进力量,今天,全体交大师生将迈上2025的新征程,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江倩倩、曾玉竹(收集),王宁华、朱天婕(整理)
新闻中心
朱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