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2024中国经济全球年会暨中国招聘市场(经济学)在交大安泰举办

0.jpg

12月13日-15日,2024中国经济全球年会(CICE)暨中国招聘市场(经济学)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本届年会以“创新驱动·中国经济”为主题,35家注册招聘单位,其中26家现场参会单位,12位知名学者,300余名师生校友齐聚交大安泰,共同探讨如何扎根中国经济实践、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年会设置了开幕式、主旨报告、特邀报告、院长论坛、常务理事会等多个环节,主要围绕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经济转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年会同期举行了中国招聘会,通过搭建一个高效的经济、金融领域就业平台,为各招聘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一对一交流渠道。

开幕式

1.jpg

14日上午,上海交大光启讲席教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他对2024中国经济全球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诚挚欢迎全国各兄弟院校招聘团队和来自全球的应聘者。他指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因素,本届年会主题紧扣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需求,这与学院秉持“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安泰经管学院将持续推动跨领域合作,加强学术研究、行业研究“纵横交错”,推动创新理论的实践,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2.jpg

开幕式及上午论坛由安泰经管学院特聘教授文一主持。

主旨报告

14日上午年会邀请了林毅夫、寇宗来、刘元春三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3.jpg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及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发表了题为“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主旨演讲。从产业政策、中等收入陷阱、新结构经济学三个主题出发,他围绕如何通过产业政策帮助中等收入国家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爱尔兰、西班牙、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他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并非一个宿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他强调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在于根据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变化选择产业和技术、不断完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将产业和技术的比较优势从“潜在”转变为“实在”。最后,他根据一个产业是否符合比较优势、与世界技术前沿的差距、是否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和是否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标准将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分成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新兴型、战略型五类,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市场条件下运用产业政策帮助企业家将各类产业发展成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提供了建议。

知识产权司法制度改革、诉讼偏误与创新激励: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经验研究

4.jpg

复旦大学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创新与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寇宗来分享了题为“知识产权司法制度改革、诉讼偏误与创新激励: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经验研究”的主旨报告。依照原告和被告与法院的关系,他在研究中将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分为“本本”“本外”“外本”和“外外”四种类型,从理论机制上讲,“外外”的判决最不受本地保护所扭曲。基于中国裁判文书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诉讼案件的发生存在严重的栅栏效应或选择偏误。为了解决栅栏效应,基于“外外”样本,利用大模型训练了一个“公正”的AI法院,由此可以获得每个案件的“公正胜率”。将“公正胜率”与“事实胜率”比较发现,“本本”“本外”“外本”案件判决均存在显著的本地偏向。他在进一步考察了知识产权司法制度改革对司法判决质量进而对创新激励的影响后发现,司法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判决质量,一是降低了判决结果的不确定性,二是降低了判决结果的本地偏向。有趣的是,判决结果不确定性的降低会显著提升创新激励,但本地偏向的降低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定位

5.jpg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作了题为“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定位”的主旨报告。他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及背后的理论逻辑,指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积极,重点在于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并稳定楼市和股市,防范风险。他发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消费、房地产、汽车等领域的有效需求不足,地方政府财政困境,流动性收缩,资本市场等问题。他强调,这些问题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阶段,学术界应当共同探索新的理论与政策体系,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央行直接干预资本市场等方式,塑造一个可持续性的宏观经济发展新模式。

会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会见了林毅夫等来校嘉宾,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安泰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姜文宁等参与会见。

特邀报告

14日下午年会邀请了董丰、樊海潮、张军三位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

中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一个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

6.png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董丰作了题为“中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一个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学术分享。区别于传统的总量货币政策,他围绕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独特作用,发现近年来信贷紧缩导致民营企业面临的信用利差大幅上升。他强调,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已无法有效调整这种非对称性。他通过提出一个包含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多部门动态宏观经济模型,发现在金融冲击的背景下,货币当局应该积极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以解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部门不对称带来的结构性问题,并更大程度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Dirty Trade War: The Effects of Trade War on Carbon Emission

7.png

复旦大学二级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樊海潮分享了题为“Dirty Trade War: The Effects of Trade War on Carbon Emission”的研究成果。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外生冲击,他发现,中美贸易摩擦显著增加了城市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强度。两种机制推动了这种影响:其一,城市为应对冲击放松了环境规制;其二,原出口导向型企业转向国内生产后的资源重新分配。基于税收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他进一步探讨了贸易摩擦对中国、美国及全球福利的影响,并揭示了贸易政策与碳排放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市场设计理论在中国教育系统中的若干应用

8.png

南京审计大学社会与经济研究院教授张军作了题为“市场设计理论在中国教育系统中的若干应用”的特邀报告。他基于市场设计理论,以中考和高考录取机制为切入点,采用三项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国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学生偏好表达不足和专业调剂等机制设计问题。第一项研究聚焦于高考招生制度,他围绕新高考改革中的专业平行志愿与院校专业组志愿两种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更好地平衡学生与学校需求的改进方案。后两项研究关注中考招生制度,他以中考招生指标到校政策和合肥市联合招生案例为研究对象,强调了市场设计理论在优化教育公平与招生机制中的潜力。

9.png

下午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喜主持。

主旨报告

15日上午年会邀请了王鹏飞、陈诗一、张国雄三位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作主旨报告。

Inflation Disagreement Weakens The Power of Monetary Policy

10.jpg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汇丰商学院院长王鹏飞发表了题为“Inflation Disagreement Weakens The Power of Monetary Policy”的主旨演讲。他深入探讨了异质性通胀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他指出,通胀预期的异质性使得对通胀持有高预期的个体感知到较低的实际利率并因此增加借贷,但受到借贷限制的约束。通胀预期分歧的加剧导致更多借贷受限的主体,从而使得整体消费对利率变化的反应变得较为缓慢,进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他强调,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异质性预期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政策制定者应确保在政策发布时,采用清晰明确的表述,引导社会各界形成一致的预期,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

长江流域治理的差异化路径与经济发展效应

11.jpg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诗一分享了题为“长江流域治理的差异化路径与经济发展效应”的主旨报告。他归纳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相关战略的历史脉络,并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着眼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构建一个企业利润最大化模型,他探讨了企业选择进入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行业的行为决策。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这一外生政策冲击,他考察了长江流域治理在推进地区生态环境和财政盈余改善的成效,并发现上、下游地区的生态治理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具体体现在,上游地区以减少高污染企业进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服务业为主,下游地区则以鼓励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升碳排放效率作为重要途径。

中国经济转型下的跨国企业本地化与中国企业全球化

12.jpg

德勤中国经济咨询执行董事张国雄作了题为“中国经济转型下的跨国企业本地化与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主旨报告。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巨变、中国经济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他从业界的视角探讨了在华跨国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顺应中国经济创新引领的转型趋势,积极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的市场新动向。他发现在华跨国企业在加快推动中国市场业务的本地化,而中国本土优秀企业则在加快全球化步伐。这两个市场大趋势相互作用,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也为中国经济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13.jpg    

上午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瞿茜主持。

特邀报告

15日下午年会邀请了冯帅章、高昊宇、余淼杰三位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

从人口红利走向人力资源红利:聚焦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

14.jpg

暨南大学教授、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作了题为“从人口红利走向人力资源红利:聚焦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学术分享。在中国由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的现实背景下,他强调了非认知能力对于塑造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并围绕非认知能力的内涵、测量、发展及其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传统“大五人格特质模型”测量可能的偏差问题,他通过实验发现了更简短的问卷设计、测试内容和环境选择以及关注授课教师的评价,对于合理测量非认知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数据,他揭示了影响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强调了受监管人的家庭角色、父母是否外出务工、学校所属地是否为城市、学校教学文化与归属感、同伴角色以及生活环境等关键因素。

金融与创新的双向奔赴——科技金融大篇章的几点观察

15.jpg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吴玉章特聘教授高昊宇分享了题为“金融与创新的双向奔赴——科技金融大篇章的几点观察”的研究成果。他回顾了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角度阐述了科技金融成为重要议题的原因。在系统分析了科技创新的迫切性、创新融资的风险性和银行资金的主导性特点后,他提出了这三者间面临着一个“不可能三角”问题。他强调,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找到合适的资金供给方。随后,他论述了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的关系,科技创新不仅依赖金融支持,还需要金融自身的创新。在谈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时,他讨论了提升创新评价能力、融合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耐心资本等议题,进一步推动金融与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谱写科技金融篇章。

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

16.jpg

国际经济学会会士,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作了题为“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特邀报告。他从当前国际上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逆全球化”势力抬头两个深层次挑战着手,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途径,更是加速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鉴于中国外贸占GDP约1/3的现状,他强调了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资本、土地、人力资本和数据等要素市场统一,并以降低交易成本、利用大数据监督、信息化公共部门权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等作为主要途径。他还指出,尤其需要重视通过创新性配置要素、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培育新质生产力。面对“逆全球化”冲击,全球价值链结构的变化既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机遇。这主要体现在全球价值链链条变短后促使市场重新整合分配,促进产业集聚,中国在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迎头赶上,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显现,以及中国遵循的和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他提出更加注重出口目的国的多元化、扩大对美国产品进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强经济韧性则是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途径。

17.jpg

下午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凃俊主持。

年会期间,中国经济全球年会院长论坛、常务理事会及中国招聘市场(经济学)举办。

14日下午,中国经济全球年会院长论坛召开,来自国内15所高校经济学科相关院系的与会嘉宾围绕经济学科创新发展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展开深入交流。嘉宾们分享了各自在经济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探讨了加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全球影响力以及经济学人才培养等相关议题。

当晚,中国经济全球年会常务理事会召开,与会代表总结经验、规划未来,为年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在年会期间还同时举办了2024年中国招聘市场(经济学),通过线下面试与招待会两大环节为高校和准博士毕业生搭建了高效的经济、金融领域就业平台。

闭幕式

18.jpg

1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庆华作年会闭幕致辞,她代表学院向参与支持本届年会的各位专家学者、院校代表和与会者表示感谢。她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希望与会来宾能继续关注中国经济学科发展,投身于创造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科学研究之中;二是希望本次由安泰经管学院主办的CICE年会能够让所有与会者有所收获,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安泰经管学院的发展;三是希望更多的海内外人才能够在祖国大地上开展科研,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经济全球年会(CICE)暨中国招聘市场(经济学)由国内11家高等院校发起,包括(按拼音首字母顺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旨在为全球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构建一个开放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人力资源办公室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闫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