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2024能源前沿论坛在昆山举办

2024能源前沿论坛于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江苏省苏州昆山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与《Frontiers in Energy》期刊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上海非碳基能源转换与利用研究院、上海能源研究会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共同承办。论坛主题是“聚力前沿,智创未来”。

封面.png

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Frontiers in Energy》期刊主编黄震,苏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书记周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兴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周守为分别在开幕式致辞。

图片1.png

黄震院士首先向莅临2024能源前沿论坛的各位院士、领导、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及由衷的感谢。他指出,当今世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能源绿色转型,亟需一系列颠覆性、变革性能源科技作为战略支撑。《Frontiers in Energy》是由中国工程院、上海交通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全英文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能源分刊。期刊秉承刊名中的“Frontiers(前沿)”宗旨,聚焦于报道国内外能源领域内最具“前沿性、创新性、交叉性”的科研成果,旨在为全球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和决策者搭建一个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能源前沿论坛”——作为《Frontiers in Energy》期刊的品牌学术活动,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后,今年迎来了备受关注的第二届。本次论坛聚焦能源的“前沿性、创新性、交叉性”领域,设置了“院士讲坛”“新能源发电和新型电力系统”“先进电池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和CCUS”等交流平台,特邀了能源领域院士和知名专家分别做主旨演讲和主题报告,围绕能源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展开学术交流与探讨,致力于搭建一个基于《Frontiers in Energy》学术期刊,高水平、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和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平台。黄院士期待通过两天的学术交流,能够碰撞思想、激发灵感、促进交流合作,共同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图片 4.png

周伟书记介绍了昆山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表示热切期待与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企业界的朋友们携手合作,共同支持昆山的绿色发展。

图片 2.png

蒋兴浩副校长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向与会院士、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上海交大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高度重视并积极布局能源领域的学科建设,专注碳中和领域科研攻关,推动能源技术创新,整合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保障。蒋兴浩副校长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并期待与会者深入探讨能源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共同为全球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 3.png

周守为院士代表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对论坛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学部将与上海交通大学携手努力,不断提升《Frontiers in Energy》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承载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工程科技最高咨询机构的学术引领使命,推动全球能源领域的合作、交流与进步。此次论坛为能源领域的顶尖学者和科技从业者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学术平台,相信论坛与期刊的双向赋能、合作协同,必将为能源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图片 10.png

随后,黄震院士详细介绍了《Frontiers in Energy》期刊的定位、办刊宗旨和期刊近年来的发展。期刊副主编张久俊院士宣布了期刊年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四位期刊主编周守为院士、苏义脑院士、彭苏萍院士和黄震院士为年度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奖。

昆山市周市镇党委书记蔡力对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进行了推介,展示了昆山在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新机遇和新发展。

五位院士和十六位专家围绕能源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分别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和专题报告。

在院士讲坛,周守为院士在“海洋CO2固化封存新路径探索”主旨报告中指出,海上CO2固化封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借鉴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原理,可以通过生成CO2水合物,在深海海底实现CO2的固化封存。周院士指出海底CO2封存未来的研究将主要解决“注得进、生得成、封得住、看得见、生态美”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构建深海CO2多相态封存技术体系,为全球CO2封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图片 6.png

苏义脑院士在“关于能源安全与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及思考”主旨报告中强调,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应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根本要求,其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安全,而能源安全关键是油气安全,油气安全核心在于供给侧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本路径是:减煤、稳油、增气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图片 7.png

彭苏萍院士在“煤炭资源低碳开发与绿色利用”主旨报告中,深入阐述了煤炭低碳转型发展的技术路径,包括智能绿色开发、清洁高效发电、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彭院士特别强调了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IGFC)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能显著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实现CO2的闭路循环,这对我国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图片 8.png

李阳院士在“CCUS发展趋势及发展模式”主旨报告中指出:在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CCUS既是一项负碳技术,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净零排放和碳中和后的碳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技术手段。CCUS技术的持续突破需要依靠于技术、政策、金融和产业的多方协同,同时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加快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发展。

图片 9.png

杨勇平院士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与思考”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分类、政策支持以及实际案例,并指出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是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其发展应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构建全国统一能源大市场,从而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图片 24.png

在“新能源发电和新型电力系统”专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赵一新、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和国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伟胜,分别就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效硅基光伏技术、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关键元件与装备、以及电力系统低碳运行模拟方法等进行了专题报告。

图片 38.png

在“先进电池技术”专场,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和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陈仕谋,分别就细分领域电池技术、长时储能技术、半固态到全固态电池、以及高比能高安全二次电池等进行了专题报告。

图片 44.png

在“氢能与燃料电池”专场,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章俊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邵志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劲松和清华大学特聘教授韩敏芳,分别围绕先进PEM燃料电池和电解水、绿色制氢及燃料电池、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以及高温固体氧化共电解CO2等进行了专题报告。

图片 50.png

在“可再生合成燃料和CCUS”专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朱磊、香港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倪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屈治国和浙江大学教授方梦祥,分别就电制合成燃料、固体氧化物电解槽技术、电解水多尺度仿真、以及CO2化学吸收和利用等技术等进行了专题报告。

图片 12.png

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王振海、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办公室主任宗玉生、昆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峰和来自全国能源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能源行业领军企业的专家和代表3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能源前沿(英文)》期刊编辑部
期刊中心
袁捷
刘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