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促进中英数字文化交流 助力中国数字文化出海

《未来•观——中英青年数字创意展》获中国驻英大使馆感谢信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收到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大使馆的感谢信,信中祝贺上海交大文创学院于9月在伦敦主办的《未来•观——中英青年数字创意展》圆满成功,并对上海交大通过展览开展公共外交表示感谢,也预祝今后《未来•观》这一中国数字文化出海的国际平台取得更大成功。

9月6日,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主办、布鲁内尔大学设计学院协办,人民网英国公司承办的《未来·观——中英青年数字创意文化交流与国际展览》项目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原皇家造币厂(Royal Mint Court)举行启动仪式。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刘卫东教授、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Trevor Hoey教授、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李立言公参、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夏雨滋公参、伦敦陶尔哈姆莱特茨区议会议长、英国国家计算机动画中心主任Paula Callus教授一起为《未来·观——中英青年数字创意展》剪彩。

作为唯一由中国高校主办的“2024伦敦设计节”官方伙伴活动,展览于9月14日——17日面向公众正式展出,旨在鼓励中英青年用创意科技赋能美好世界。展览共展出三十余件作品,涵盖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生成、数据视觉化、加密书法、数字艺术装置等技术,内容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智能未来等领域。

图片1.png

活动丰富,覆盖面广,受到广泛好评

正如感谢信中所说,“展览期间,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观众覆盖高校、数字产业、媒体、文化艺术、学生、社区居民、公众等各类群体,受到广泛好评。”

预展日,展览组织了伦敦青年数字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了活跃在伦敦当地,致力于中英文化交流的中外青年,分享展览创作者的创作经历和策展主旨。来到现场的年轻人,被展览场地原皇家造币厂的历史背景打动,为在伦敦地标性的历史建筑遗产里看到青春洋溢的数字创意感到欣喜,希望这里未来能成为中英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枢纽,也希望中英青年数字创意人能够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数字化创意贡献。

社区日,展览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展览,激发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兴趣和热情,老人和小孩成了观展的主力人群。年轻人中,还有计算机动画行业的同行,津津有味地看完后表示,此区域多年来未见如此高品质且富有趣味的展览。当地观众很关心创作者的来源,一对中年夫妇看到有作者来自波兰,特别欣喜,因为她姐姐和作者住在同一个城市克拉科夫。当他们得知这个展览将于明年在上海举行,会邀请英国青年数字创意作品前往上海展出的时候,都表示惊喜和期待。

数字创意人日,展览联合布鲁内尔大学、上海数字文创与元宇宙产业联盟、中国广告主协会品牌出海工作委员会,举行了《中英青年数字创意产学交流会》,连线北京、上海、广州、澳门、波兰的创作者,与在展览现场的英国本地数字创业产业企业家和艺术家一起,分享各自对《未来·观》主题的理解以及对未来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每一位参与者都表达了希望加强中英在数字创意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强烈愿望。

中秋日,也是展览的闭幕日,闭幕式上,充满数字化氛围的现场响起了中国民乐,每一个数字作品前面都挂起了中秋灯笼,当预示圆满的100个月饼推入现场时,瞬间引爆了全场热情,大家期待再次相遇在数字创意之中,也祝福中英青年在数字创意领域里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图片2.png

20241015_140312_988.png

20241015_140855_192.png

微信图片_20241015101926.png

形式创新,内涵丰富,立意深远

来自中国驻英大使馆的感谢信提到,“展览形式创新、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展示了中英青年将数字技术与日常生活、文化艺术结合的巧思妙想,展现了当代青年面向未来、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搭建了技术、产业、公众间交流合作的平台。展品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生动诠释了中国数字技术新发展,有助于英国当地民众了解真实、立体的中国。”

本次参展的30余件作品,主创人员均为中英Z世代青年群体,包括个人和数字创意企业。虽然学习、工作或居住地不同,但Z世代的创作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家越来越关注技术与自身文化背景的深度融合,展现了文化与技术充分融合的全新数字文化景观。

来自澳门赵炎修博士的数字水墨生成影像《冰•火》,将水墨与环保理念融合,通过数字水墨的泼洒、色彩冷暖的渐变展现冰川融化的过程,为世人敲起警钟,也让中国传统水墨在数字时代展现出充盈的生命张力。来自波兰的创作者WIESLAW BORKOWSKI JR.(白尾)以数据编码方式重新创作了元代先知的画作,通过加密书法签名,将中国传统艺术家预言式的作品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得以再现和永存。《墨境·榫卯》是一项以古风水墨与榫卯木作文化为主题的VR沉浸3D拼图体验,由来自伦敦金史密斯大学团队创作。玩家通过双手在虚拟山水画意中体验传统榫卯结构木作物件的拼装过程,感受极富东方文化意境的匠心乐趣。

Z世代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以及对技术与美术的高超融合兴趣盎然,不会因为地域差异不同,反而会在同一个展示舞台上碰撞出数字文化火花。

以《序》为题的互动装置是观众驻足时间最长的作品,通过代码生成超过16种不同形态的水母,根据参观者的行动变化,不断变化自身形态,每种形态都对应参观者表达的开放、接纳与温暖。作品采用国画的美术效果,技术上则在水墨的三维渲染领域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引发了专业人士的热议。来自布鲁内尔大学设计学院的青年讲师PIERRE ENGELHARD为展览带来一个重新定义键盘的互动装置。新键盘的按键被抽象的图形所取代,打字时,字母不是线性排列的,而是以圆形图案呈现,并伴随着独特的声音。这种设计,鼓励人们打破传统文本结构的束缚,重新审视日常物品在数字时代的存在和意义。景德镇陶瓷研究院和中绳科技的参展作品《中国陶瓷艺术数字博物馆》,展示了自主研发的超高精度数字化采集和生成技术,融合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数字科技,生成三维14K分辨率及二维千亿像素级的数字化成果,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展览以数字创意为导向,旨在鼓励数字创意人更多关心社会创新的应用需求,这一点,中英创作者表现得十分投契,通过各自的创意展开应用创新对话。

在伦敦研读未来设计的欸零工作室团队的《彝》系列数字艺术作品,虚构了一片关于未来的彝族文化景观,从生活经验与智慧、文字和符号、世界观三个角度展开对未来彝族文化的思辨,探讨数字时代语境下彝族文化的原真性,提出“灵韵(aura)”概念,希望借助数字化的方式传播中国彝族文化。上海音乐学院的VR沉浸式《中国乐器博物馆》让观众在由前沿游戏引擎精心构建的虚拟殿堂里,沉浸于各个时代、各个门类的中国乐器的美妙世界,是音乐教育的革新尝试,用VR技术搭建桥梁,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交融互鉴。《无限梦想》由伦敦当地数字创意公司HIRSCH & MANN创作,是伦敦摄政街商场的创新生成装置,将消费者在自动扶梯上的移动数据转化为LED巨幕上的瞬时涟漪,让消费者成为了数字艺术的一部分,重新定义了购物体验,打破了未来零售业的文化边界。

20241015_105430_267.png

《冰.火》

数字水墨生成影像

20241015_105543_455.png

《传说》

数据编码中国画

图片5.png

《墨境·榫卯》

VR沉浸式3D拼图艺术

20241015_105555_161.png

《序》

编码生成互动装置

20241015_105602_774.png

Typoglyphs

视觉交互装置

20241015_105607_239.png

《景德镇·数字瓷韵》

文博数字化技术

图片9.png

《彝系列——未来景观》

虚构文化图像

图片10.png

《虚拟乐器博物馆》

VR视觉项目

图片11.png

《无限梦想》

创新型生成装置

联动中英,连接双城,长效促进交流与共创

《未来·观——中英青年数字创意文化交流与国际展览》系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扶持项目,因此,展览不仅关注数字创意产学领域的中英交流与合作,也承担贡献中英两国友好和推动上海伦敦双城交流的使命。感谢信中特别提到,策展人和团队“积极宣介中英、上海与伦敦的友好交往,利用展览多角度讲述双方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故事。”

在展览序厅,有一件数据编程艺术作品很独特,主题为《数字猜想花园——从上海到伦敦》,创作团队来自广州,长期致力于通过采集风景照上的数据,生成独一无二、大自然里找不到、数字世界里无法复制的各种数字花卉。当策展人了解到该团队的创作能力,便与团队商量为上海和伦敦的联结创作一个主题作品。展览所在的场地是原英国皇家造币厂,地处泰晤士河边伦敦塔桥地区,曾经是英国皇家的政治经济中心,现在是伦敦历史文化遗址。无独有偶,1920年由英国建筑师团队建造的上海造币厂,也在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边,未来也将通过新一轮的城市更新,成为对公众开放的造币博物馆和创意产业集聚区。两个城市因为工业文化遗产产生了新的连接,也给创作者带来了新的数字灵感。作品分别对两个造币厂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新采集和转化,生成了西洋油画质感和中国传统国画质感的两幅数字花形象。当参观者了解了其中的创作过程和两座城市的工业文化遗产渊源时,纷纷感叹上海和伦敦奇妙的数字缘份。

20241015_105438_140.png

《数字猜想花卉——从上海到伦敦》

数据转化型图像

创作者们的用心换来了参观者的共鸣。来自伦敦育华中文学校张太强校长表示,这些年轻人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未来,中文学校要跟上数字时代的脚步。来自工业设计产业的Antonio Queiros和他的同事在伦敦设计节的伙伴活动中发现,这是来自中国的展览,便特地来参观,他们从展览中感受到了未来,看到了未来的技术,也看到了未来的改变。Emma是当地广告公司负责国际广告的高管,她表示经常有客户需要深入中国市场,希望借助数字化创意手段进行传播,她在展览上找到了通往中国市场的渠道和人才。Paulina L.是伦敦波兰文化中心的负责人,她很高兴在展览中看到中国青年创作者用数字化方式重新演绎中国传统文化,她认为跨文化传播需要找到共同点,而对于未来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热情是共通的,很快能够引起共鸣。大家共同的心愿都是希望加强中英两国数字文化的交流,再续上海和伦敦两座城市的数字缘份。

对此,上海交大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在9月6日的启动仪式上,副校长刘卫东教授就表示,《未来·观——中英青年数字创意展》的伦敦展是一个开始,今后将在伦敦和上海两地持续举办主题共创、双城互展、产学研讨、人才交流等活动,打造长期的中英青年数字创意人才集聚和数字文化共创平台,他希望中英两国青年加强交流,不断创新进取,共同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文明交流做出贡献。与此呼应,在闭幕式上,项目发起人、主策展王昊青宣布,作为跨国互展,《未来.观——中英青年数字创意展》2024伦敦展闭幕的同时,将启动2025年上海展的筹备工作,欢迎英国数字创意青年的作品到上海展出,届时将继续开展中英数字创意领域产学研各类交流与共创活动。在接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感谢信后,文创学院张伟民院长表示,学院感谢来自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信任和支持,学院将一如既往地贯彻“国际化、跨学科、产业导向”的教学和发展理念,通过《未来·观》这一国际平台,长期助力中国数字文化出海,促进中外青年数字文化交流与共创。

微信图片_20241017131217.png

文创学院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王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