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吴树范教授作为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9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强调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活动。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讲席教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树范作为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受到接见。

W020240923745710588847_ORIGIN.jpg

1.png

今年5月,嫦娥六号任务巴基斯坦立方星搭载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入轨,并顺利执行科学探索任务。作为嫦娥六号任务的四个国际载荷之一,巴基斯坦立方星是国内首颗10公斤以下的探月卫星、国内高校首颗深空探测纳卫星。同时,该卫星也是中巴合作的“友谊星”,由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智能卫星技术中心与巴基斯坦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航空航天学院智能卫星技术中心负责人吴树范教授带领团队克服并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以保障卫星安全稳定运行,并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和质量内集成能源供应、通信系统和科学实验设备等多种功能。务实推动了国际月球科研站亚洲技术应用项目,帮助巴基斯坦完成对月球的首次探索。

3.png

2024年5月9日14:38,巴基斯坦立方星拍摄的日月合影,左侧为月球,右侧为太阳。微信图片_20240517180231.jpg

2024年5月10日,吴树范教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出席嫦娥六号任务巴基斯坦立方星数据交接仪式。

4.jpg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与嫦娥六号任务巴基斯坦立方星合影。

6.jpg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与巴方开展关键技术交流。

多年来,智能卫星技术中心从事微小卫星技术的研究与试验。2021年10月,团队研发的交大首颗学生卫星“APSCO-SSS-2A”成功发射。

此次巴基斯坦立方星的成功发射与运作将进一步加深中巴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搭建“太空丝路”,造福“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的航天应用和技术推广实例,对于提升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全球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赵晶晶
新华社、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赵晶晶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