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万物生辉——未来时空的科技前沿》新书发布暨分享对谈活动举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智识塔”科普图书品牌最新力作《万物生辉——未来时空的科技前沿》新书发布暨分享对谈活动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来自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大学、上海科普志愿者协会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出席活动。

图片1.png

《万物生辉——未来时空的科技前沿》是基于“海上科普讲坛”系列科普讲座精心编撰而成的一部科普作品,书中荟萃了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健康、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本书旨在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让读者触摸到未来科技的脉搏,感受到前沿科技的魅力所在。

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华栋主持,同时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委钱锋,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樊春海,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李国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姚青,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十届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文汇报》高级编辑江世亮,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宣传处处长、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辉,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刘晓华,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罗俭影等;本书作者代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王玉东,上海大学材料生物学研究所执行所长王丽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副教授赵琦,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刘晨光;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戴智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科技分社社长钱方针,本书责任编辑刘宇轩、陈琳等。

图片2.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在致辞中表示,《万物生辉——未来时空的科技前沿》一书有三个特点:一是名家荟萃,星光璀璨;二是直击热点,逐梦前沿;三是通力合作,匠心打造,是近年来颇为难得的一本高质量科普读物。本书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做出新贡献。希望本书以高质量的科学普及为科技创新培植沃土,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为科学补给提供源泉,让科学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

图片3.png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学会、高校、科研文化机构、企业共同联合,主动作为、着力创新、积极应变,充分发挥科普智库功能,积极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化科普新引擎,为科普事业注入新动能,激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期待出版社以“海上科普讲坛”丛书的出版为契机,谋划越来越多的原创科普读物的出版,以高水平的科普作品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以高水平的科普作品激发青年学子的科学梦想,助力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

图片4.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春海作为作者代表,分享了本书创作的初衷和理念。他表示,“海上科普讲坛”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百余期,300多位来自基础科学前沿、临床医疗、工程科技、科学传播领域的科学家曾登上这一讲坛。他们带来的兼具新颖、权威、生动、趣味性的科普报告,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在上海乃至全国带起了弘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科普“旋风”。由此诞生的系列科普图书则试图架起一座桥梁,连接起科学家与大众的心灵,让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

图片5.png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华栋介绍了该书的策划出版历程。他指出,这本书是对“出版社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责任”这一号召的响应,是对“体现国家意志,紧紧围绕大局”这一出版导向的实践。希望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科普读物,也是一件艺术品,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此外,他还提到,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科普图书品牌“智识塔”的重磅新作。“智识塔”品牌以原创科普为核心,自去年推出至今,已出版近20种图书,密切关注最新趋势和热点议题,为读者深度剖析科技发展动态,生动解读前沿科技。在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将持续努力创新,以“智识塔”品牌为支点,推出更多高品质的科普作品,为推动科学普及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6.png

在本次活动中,举行了《万物生辉——未来时空的科技前沿》的新书揭幕仪式及赠书仪式,与会嘉宾和接受赠书代表合影留念。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在接下来进行的嘉宾分享对谈环节中,参与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樊春海院士指出,“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在“新”,即创新的科技成果上,还在于“强”,即这些科技如何显著提升和改变传统的生产力,从根本上增强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效率与质量。他强调,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科学的突破往往引领新技术的诞生,而这些新技术的强大能力又将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樊院士举例谈到,从传统汽车到电动汽车的转变,再到人工智能赋能各个领域,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未来,科学家们的使命不仅在于应用已有的技术,还要探索和推动那些能够颠覆现有格局并增强整体竞争力的创新力量。

专家们还分享了各自领域的见解。王玉东院长结合医疗技术的发展,指出从冷刀到无创手术,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医疗实践;孙辉副理事长则谈及新技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赵琦老师强调了土壤健康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关注生态环境,以保障长远的公共健康。

图片10.png

最后,热情的读者朋友们在活动环节结束后,纷纷来到会场外,排队进行签售,院士专家们也在签售期间对读者朋友们送上美好寄语与殷切期盼。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刘宇轩
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
邹昱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