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扩大“朋友圈” 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2024年5月,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开展多渠道、高层次、实质性的交流活动,与地方政府、兄弟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干部培训、学科建设、思政课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合作、探讨与交流,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在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方面,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围绕“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干部培训、教学科研等方面合作,双方紧密结合、一体联动,用好社会实践“大课堂”,不断汇聚社会育人“大能量”,共同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在学科建设方面,与前来调研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以及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享了在理工科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经验。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介绍了在地方特色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方面的探索。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阐述了如何围绕国防特色,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科建设。

思政课建设是交流的重点,共同就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的要求。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向各兄弟高校马院汇报了“大思政课”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等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举措。

在人才培养方面,共同探讨了如何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大家一致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与地方政府、各高校之间相互互动交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院办学能力的提升。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多方合作,以“落实落细落地”为目标,不断强化顶层谋划,建立项目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推动形成思政教育的强大合力。

签署《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洱源县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合作协议》(7月19日)

 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交流(8月5日)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交流(8月12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交流(8月13日)

魏华
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