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教师金梦获ACM中国新星奖

近日,2024年ACM中国图灵大会在长沙举办,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ACM中国“新星奖”和“优秀博士论文奖”。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助理教授金梦荣获该年度ACM中国新星奖(全国奖)。

微信图片_20240715201211.png

ACM China 新星奖

微信图片_20240715201227.png

为表彰中国计算机领域的青年学者所取得的研究成绩,并进一步推动青年学者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从2014年起,ACM中国理事会设立ACM中国新星奖,每年评选一次,每年评选出1-2名在计算机领域展现出突出科研潜力的青年学者为获奖者。该奖的选拔是基于候选者在计算机和(或)通信系统相关领域内,所创建的新的理念、模式,和新的系统等研究成果产生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是理论、经验或实验方面的。深度和影响力都是评奖所考虑的重要因素。颁奖仪式在次年召开的ACM中国图灵大会期间举行。

获奖人简介

01.png

金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无源物联网,研究工作得到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在IEEE/ACM Transaction on Networking, IEEE Transaction on Mobile Computing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以及ACM MobiCom, ACM MobiSys, ACM SenSys, IEEE INFOCOM等网络领域旗舰会议发表论文37篇。曾获IEEE ICII、BigCom最佳论文奖,获评2019CCF优博、ACM中国优博。

科研成果

金梦聚焦物联网智能互联与智能感知,针对物联网条件限制、性能极限、持续应用等难题,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建立完整的无源感知并发性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

微信图片_20240715201234.png

uTag 应用展示及原理示意图

瞄准物联网的设备功耗、并发能力、采样频率等极限,实现无源并发感知“原理建模-协议设计-硬件研发”的全链条创新:1)证明了信号特征与数字编码对无线感知识别的等效作用,提出了基于信号瞬时特征的并发编码机理;2)揭示并发信号时空转移规律,构建并发信号转移概率模型,设计高可靠并发解码协议;3)研发设计了首个亚微瓦级功耗的无线获能感知标签uTag,设备的传输并发度达150个、单设备采样频率达12KHz,联合采样频率是国际目前最先进RFID技术的36000倍。

突破无源感知技术规模、维度、精度三方面性能瓶颈

微信图片_20240715201238.png

无源感知技术

为突破无线感知技术在感知规模、感知维度、感知精度等方面性能极限,揭示了并发后向散射信号的互反射现象,提出互反射关系图模型定位原理,将上百规模目标定位延迟由分钟级缩短到毫秒级;提出了无源信号解耦模型,解决了无源感知领域存在已久的信号特征耦合问题,实现首个基于窄带无源信号的多参量无线感知;提出了信号虚拟切分和精准量化原理,首次将无线感知技术精度提高到微米级。

提出单天线无线信号场控制原理

微信图片_20240715201244.png

单天线无线信号场控制

针对物联网设备的功耗、尺寸、算力等条件限制,发现了无线信号多径传播效应与发送端天线阵列之间的等效性,提出了精简生成式神经网络与多径效应联合的智能波束赋形方法,首次在单片机上实现了基于单天线的波束赋形,突破了单天线无法控制信号场的局限性,灵活性优于天线阵列。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万凤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