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新时代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前沿论坛在上海交大开幕

2024年6月22日,新时代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前沿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东方会堂举行。本次论坛旨在加强涉外法治前沿理论和实务研究,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论坛聚焦百年变局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从涉外法治体系构建的角度,围绕涉外法治建设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涉外法治学科与课程体系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加快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

image.png

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言浩,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运营司司长赵挺作为嘉宾在开幕式上致辞。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黄进,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杨松,上海政法学院校长、教授刘晓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刘仁山,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韩强等50余位来自高校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实务专家参会。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解志韬主持。

image.png

image.png

解志韬主持

胡薇薇代表学校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她指出,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聚焦于“规则之争”“法理之争”“道义之争”,法治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本次论坛凝聚了全社会、学界与实务界的共同关注,体现了法学教育的责任担当。未来希望全国各高校法学院积极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探索破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现实困境的可行路径。期待各位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畅所欲言、深入探讨,碰撞智慧火花,发表真知灼见,共同助力我国涉外法治建设,为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image.png

赵挺在致辞中分享了个人经历,并详细介绍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情况。他指出,大学要想成功培养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必须紧密跟踪、研究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要会议、议题,以及有关各方和自己国家的立场观点。此外,还要积极在人才培养方面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国内业务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内的国际职员和国际组织本身紧密合作,系统地建立有关国际组织的信息数据库,并且向有关国际组织的秘书处、各种大会、各种专家委员会和国内的业务主管部门输送人才。相信在国内各大学的大力培养下,在国内各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日内瓦会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才,参与国际多边事务,为全球治理献计献策,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image.png

刘言浩在致辞中表示,涉外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面依法治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建设,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当前,上海承担着“五个中心”建设、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对涉外法治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他强调,要充分认识涉外法治建设的紧迫性,不断强化涉外法治理论研究;要聚焦涉外法治建设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要加强涉外法治人才源头培养,不断增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合力。

image.png

彭诚信主持“涉外法治建设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专题研讨

image.png

“涉外法治建设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专题研讨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教授彭诚信主持。黄进以《加快推进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时代逻辑》作基调演讲。他以中国对涉外法治认识和实践的历史脉络入手,强调须将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作为强化涉外法治工作的总抓手,从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等八个方面稳步推进。黄进指出,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开展涉外法治工作,要把握好法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通过法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接、吸纳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依法维护开放安全体系和能力。此外,面对国际社会,还要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善用国际法原则、规则、制度开展对外交往、处理涉外事务,推进国际关系法治化,促进国际法治进步。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主旨演讲环节,杨松、刘晓红、刘仁山分别围绕《中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新时代上海涉外法治建设的地方探索与实践》《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的构建》等主题进行分享。

北京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潘剑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秦天宝教授也分别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主旨演讲。

image.png

下午,论坛分别进行“涉外法治相关学科与课程体系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体制机制创新”专题研讨,韩强作《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思考与建议》主旨演讲。

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彭岳教授、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教授、山东大学法学院周长军教授以及来自清华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以及厦门大学法学院的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了专题报告。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教授作为主持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乔宝杰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杰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彭德雷教授、宁德时代项目法务总监宁清宇、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举东、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姚宏敏以及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学院的专家学者与实务专家作为与谈人参与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国际法教研部主任、教授胡加祥担任闭幕式总结人。

本次论坛还邀请到武汉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李霄鹍、上海海事法院海商审判庭庭长谢振衔以及中共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处孙军业副处长出席。

多年以来,凯原法学院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所需,在涉外法治建设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学院曾获批教育部、上海市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并成立智慧司法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欧盟法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长期关注涉外法治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院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涉外法治课程体系,实践交叉、融合、贯通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开设高水平全英文课程近30门,并通过与多家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以及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拓展国际化视野的平台和机会,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凯原法学院
凯原法学院
王辰轩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