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以“三诉三办”组合拳 高质量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导“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统筹全校资源协同参与,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将解决学生的合理诉求作为改进各项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推动力,不断创新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方法,推动实现“接诉即办有力度、未诉先办有广度、无诉亦办有温度”。

一、精准治理,落实“接诉即办”。一是坚持高点定位。成立由书记校长牵头挂帅、11个相关职能部处共参与的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高站位谋划部署、高标准推进落实。围绕服务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立师生需求“交我办、马上办”的管理服务模式,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专题研究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打通诉求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让矛盾发现在平常、化解在日常。二是坚持畅通渠道。搭建意见建议反馈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高效协同。各类诉求办理以“交我办”1个平台为枢纽,串联起N个部门单位、院系、工作组、学生团体,覆盖全校区、全领域、全时段。全天候24小时接收学生咨询、投诉和建议,第一时间建立学生与管理单位对话的桥梁,防止因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与矛盾。发现热点舆情等紧急情况,15分钟内直报相关管理群组,并由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督办,确保早发现、早解决。三是坚持闭环管理。及时跟踪各项师生反馈清单处理进度,形成“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有力督促责任部门齐抓共管全覆盖,依托“智慧平台一键接入,职能部门靠前服务,纪检监察全程跟踪,主要领导定期关注”的师生诉求保障机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定期开展跟踪回访,关注政策落地情况和诉求处理效果;组织学生代表参与社区装修改造、家具更新等重大事项的监督,定期发布进展成效,确保学生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建议权。

二、系统梳理,推动“未诉先办”。一是深入一线“领题”。出台领导班子调研专项方案,校领导班子带头领题,相关部门同题共答。践行“一线原则”,书记、校长深入社区开展新生宿舍走访、调研座谈,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和社区住宿环境。通过部处长见面会、学生楼长座谈会、调研问卷等形式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和发展特点,鼓励同学们通过“挖掘身边事、反映烦心事”为管理服务建言献策。设立“青智”大学生智库研究项目,举办“交·言”精美校园建设提案大赛,鼓励学生聚焦自身思想困惑和现实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倾听和汇集广大学子心声和诉求。二是协同治理“破题”。依靠“大学工”体制优势,构建社区与院系协同机制,多支队伍同向发力,筑牢“和谐稳定”大防线。选拔优秀研究生党员担任驻楼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成长,切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区、进楼栋;由院系专职思政教师担任社区联络员,将院系学科特色与公寓文化建设充分融合,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下常态化开展学生日常谈心谈话、情绪疏导、矛盾调解、安全风险处置等工作。三是优化服务“结题”。建设“一门式”服务场所,一站集成心理咨询、就业服务、医保商保、户籍学籍等与学生相关的主要业务。常态化关注学生网络社区热议话题,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社区卡通动漫IP形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方式回应现实需求,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构建以数据为基础的校园治理体系,开发楼栋管理员智能终端,实现一键办理入住、退宿手续,一屏更新楼栋学生台账,全流程跟踪楼栋硬件报修。深度挖掘平台数据,分析梳理学生急难愁盼,预测研判师生普遍关切,前瞻性规划政策制定,全面提升社区智慧服务和学生生活体验。

三、源头呵护,实现“无诉亦办”。一是推动育人力量下沉。相关职能部处长担任宿舍片区长,主动扛起“一线责任”,协同推进育人力量进驻社区、工作界面下沉楼栋,“全天候”“全领域”做好服务响应。用好校史校友资源,开放钱学森宿舍旧址,举办黄旭华院士专题展览,场景化再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科学家精神。邀请诺奖得主、院士教授等名家大师进社区开展“问道”“论道”“悟道”系列学术分享,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学生学术志趣。选拔优秀学科骨干进驻楼栋,成立学业发展、生涯导航、心理健康等主题特色工作室,依托楼栋学业辅导室、棋艺室、书画室、瑜伽室、冥想室等公共活动空间,经常性开展学生参与度高、互动性强、体验感深的社区文化活动,在互动交流中及时知晓学生思想动态。二是加强朋辈榜样示范。实施党员责任区网格化管理,为党员宿舍挂牌,打造党员风采展示墙,激励学生党员亮明党员身份,主动联系群众,引导更多同学为丰富楼栋生活和繁荣社区文化献点子、出力气,实现楼内学生全员参与、党员群众双向发力。发掘并培养学生社区优秀党团员、学生骨干,担任社区功能型党团支部书记,常态化组织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红色观影、集体收看直播党课等活动,把党建引领延伸至学生社区的神经末梢。培育示范寝室,官微宣传推送“直博宿舍”“学霸寝室”“宝藏女团宿舍”等文章,在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依托600余人的学生社区楼栋管理委员会,设立社区值班巡查员、社区网络管理员、社区学业辅导员、楼长和安全员等多个岗位,全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引导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打造学生学习生活共同体。

来源:教育部网站

学指委生活园区管理中心
学指委思政室
杨忞
徐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