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教育改革专项结项工作举行

6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教育改革专项结项工作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研究生院院长邓涛、文科处处长吴文锋,研究生院副院长程金华、孔令体、张国栋、院长助理仇浩、招生办公室主任张昆鹏,以及12家人文社科院系院长、副院长及教改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开展结项汇报并就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交流。会议由研究生院院长邓涛主持,张兆国作总结讲话。

程金华从改革工作背景、主要改革举措、工作推进情况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改革工作整体情况。本次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改革工作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建设“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引领未来”的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体系为目标,在全校12家人文社科院系设立改革项目,包括3个综合改革项目和9个专项改革项目,共同探索在理工科强校中培养一流人文社科领域全日制研究生的新方向、新体系、新路径,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我校人文社科领域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

12家人文社科院系根据其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分别从改革目标、改革举措、改革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人文学院介绍了“人文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强调了跨学科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享了“四轮驱动、全程育人”改革项目,展示了如何通过系统的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凯原法学院分享了“多措并举,基于全流程的法学(法律)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介绍了招生机制改革、书单组会制度、培养方案修订、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基于全流程管理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的改革与实践”专项改革,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论文管理流程和提高指导质量来提升学位论文的整体水平。外国语学院的“厚基础,重提升:外语文献阅读工程与科研方法训练营的创新与实践”项目,则着重于提升研究生的外语能力和科研方法的掌握。

媒体与传播学院的“加强融媒体急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文科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分享了如何结合新媒体技术,培养适应现代媒体环境的复合型人才。马克思主义学院则通过“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培养及课程思政工作坊建设”项目,强调了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体育系通过其“强基础、重交叉、探前沿——体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介绍了如何结合体育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创新体育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展示了其“具有国际视野的交叉创新实践人才培养路径探索——基于全国首个‘数字文创与管理’交叉硕士学位点”的项目,该项目侧重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创新人才,强调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教育学院的“提升教育学博士生掌握和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专项改革项目,聚焦于提高教育学研究生的研究方法论训练,尤其是在定量与定性研究技能上的系统提升。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则通过其“博士项目学术论文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项目,探讨了如何提升金融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高级金融理论与市场实践的结合上。设计学院的“设计类学科国际专硕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专项改革,着眼于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设计教育改革,旨在培养能够在全球设计领域内进行创新和领导的高级设计人才。通过这些详细的汇报,各院系展示了其在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创新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文科处和研究生院分别与学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他们对各院系在改革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和探索给予肯定,并从课程建设、导师指导、学术引领等方面共同讨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式,他们也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如文理交叉、AI+等跨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也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汇报与交流之后,副校长张兆国代表学校向各院系发放了本轮研究生培养教育改革专项结项证书。

张兆国作总结讲话。他肯定各学院在此次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教育改革专项中所取得的成效,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张校长指出,虽然当前的教育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效显著,但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他鼓励各学院继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教育模式,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据悉,本轮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生培养教育改革专项是学校暨2022年7月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提升人文社科领域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为持续提升我校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人才培养质效和学科影响力的阶段性工作。今后,研究生院将与文科处等部门一起持续探索在人工智能时代我校人文社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方婷玉
研究生院
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