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与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上海市能源研究会联合举办首届“碳道3060”论坛

6月7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上海市能源研究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中远海运院士工作站承办的“碳道3060”论坛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本次论坛是“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碳博会)”的平行论坛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理事长黄震,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裘文进,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

image.png

黄震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主办单位对莅临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第一财经、中远海运集团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做好“双碳”工作既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是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碳博会)”的平行论坛,“碳道3060”将搭建一个高端的双碳论坛,邀请两院院士、著名专家、企业家,共同探道、论道、悟道,为双碳事业发展和能源绿色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image.png

裘文进在致辞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上面临巨大挑战,但也拥有资金、人才、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集聚优势,有责任在绿色低碳转型上进行创新探索。上海交通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深耕能源等领域,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非常好的技术基础,此次主办“碳道3060”论坛搭建了一个凝聚智慧、共同探讨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宝贵平台。期待各位院士专家分享真知灼见,共同探讨能源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与发展思路。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image.png

杨宇东在致辞中表示,第一财经作为本次论坛的战略媒体合作伙伴已经与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开展了深入合作,双方共同发起及主办的“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在碳中和及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激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共同推动双碳经济和高质量发展。双方合作举办的“碳道3060”论坛,将用专业权威的视野,集纳实务和研究界精英,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和发展思路开启行动,廓清方向,引领未来。

在主旨演讲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作题为“‘双碳’目标下流程工业脱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旨演讲。他指出碳中和的底层逻辑和必然途径是:化石能源是保障,可再生能源是核心,氢能技术是关键,负碳技术是兜底。脱碳的关键是绿氢的大规模和廉价获得,自然界本身没有氢能,氢能是可再生能源的“搬运工”。二氧化碳转化,实质是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搬运,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和甲醇合成及下游产品实现了碳循环。

image.png

黄震在“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绿色转型-大趋势·新思维”主旨演讲中指出,面向碳中和目标,我们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由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能源绿色转型,能源开发利用将从资源属性走向科技属性,绿色电力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基于绿电的可再生燃料将实现非电能源燃料的脱碳,能源将从他治走向能源自决。他强调,能源绿色转型与变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观念的转变,需要新价值观、新思维、新视野。未来,电力的排碳属性和时间属性将越来越突出,必须进一步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真正地反映市场供需及碳减排成本,通过电力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建立新的市场观。

image.png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在“碳中和目标下新型能源系统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主旨报告中提到新型能源系统要做到区域能自给,能源系统电力化,电力供应多元化,广泛互联,双向互动,从而实现安全、可靠、高效、清洁、低成本可持续的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目标从发展模式上--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家园建设的质量,减少周期性的浪费;从供应模式上要努力摆脱对传统高碳能源的高度依赖,大力开发低碳无碳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非化石生能源;从生产模式上--要大幅度提高效率。同时他指出碳中和目标下新兴产业产业发展会面临巨大的机遇,也会不断产生新质生产力。

image.png

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原主任黄晶作了题为“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构建与展望”主旨报告。他提出双碳目标实质上要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碳红利,促进技术创新,驱动新经济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要通过“换道超车”实现发展范式的转变。他强调实现碳中和需要将市场、技术和市场不断融合,协同发力,三者的“交集”越大,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显著,“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可能性越大。

image.png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展望:远景、路径、挑战和动力”的主旨报告中提出,电力部门的深度低碳化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将发挥重要作用,储能和电网发展是可再生能源份额不断增长的电力系统的关键,而最终用户的电气化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力脱碳的作用。在未来十年,应该优先投资和部署成熟技术,重点是通过碳定价和绿色金融提供市场激励。

image.png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沈文忠以“太阳能光伏产业化前沿技术及发展”为题做了主旨报告,他指出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全年产值1.4万亿人民币,2023年1.75万亿人民币。但同时也面临政策变化、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快速迭代等挑战,需要行业内部和政策层面的支持,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升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提出取消最低价中标,鼓励优质优价,设定最低指导价,实行出口限价等促进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image.png

随后,由黄震主持,论坛主旨演讲嘉宾共同参加了圆桌讨论,并与现场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image.png

来自市科委、华东能源监管局、浙江大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ITPO、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挪威船级社(DNV)、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气候周执委会、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申能股份、上港集团、上海电气集团、浙江省能源集团、中电工程、中国中建科创集团、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新能源协会等政府、高校院所和企业界的领导和专家近3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

image.png

碳中和发展研究院
碳中和发展研究院
刘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