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地方性与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译介与传播” 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4年5月24-26日,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形象与城市文化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中国外文局翻译研究院联合举办了“地方性与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译介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25日上午,大会拉开序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首先致开幕辞,他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翻译与传播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也对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后,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发表精彩致辞,他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任务重大、使命光荣,翻译工作者要下大功夫,自觉建立历史责任感。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常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韩振江、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鲍金分别致欢迎辞。他们分别代表各自学院,向与会专家汇报了近年来各学科发展取得的成绩,也介绍了各个学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译介与传播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会议的主旨发言环节。

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比较研究》。在中西比较的视阈下,他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当今中国获得广泛传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一知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社会的需要。所以,对外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千万不能自说自话,而应当充分考虑我们所传播的理论在当地的需要程度。

上海交通大学访问教授、杜克大学教授刘康的发言题目是《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史意义》。他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解读中国马克思主义,把它放在一个广阔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范围中展开思考,而选择的观测基点,则是美学。在与“西方同行”的对比中,刘康专门强调了延安文艺的重大创新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国家形象的建构和海外传播》,他强调全方位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翻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国家形象建构需要重视语言、图像和世界通用语等各种话语媒介。

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中国人文学术知识体系建构的地方性与世界性》,他强烈呼吁,在中国知识从“地方性”向“全球性”的阐释、传播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价值取向问题,中国人文学术必须要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

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教授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国际传播探讨》为题做了主旨发言。她指出国际视野和差异性研究是中国形态向世界言说自身的主要方式,并认为中外学者在当今重构理论之图的征程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他者性与认知性:中西马克思主义理论互摄的两个观测点》,他以理查德·沃林的《东风》和本雅明机械复制艺术理论的中国旅行为例,论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接受。他认为,西方接受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是“他者性”的,而中国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则是“认知性”的。

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毛泽东诗词海外翻译与传播》,他从毛泽东诗词入手,将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案例加以研究,指出毛泽东诗词国际传播有两个路径,一是外国人零星翻译某一首诗放在某书并且引发后来译者的兴趣或以译著形式出版。二是我国的几个专门性对外出版机构出版译著后被外国译者效仿翻译并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以“无我”方式更好讲述“全人类”故事——以“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对外传播为例》,他认为理解和宣传全人类共同价值面临着一个叙事难题,即如何将一个“有我”的思想表达为“无我”的真理。破解的总原则就是以更加自觉的全人类视野理解和宣传全人类共同价值,讲好“全人类”故事。

上海大学曾军教授以《文论互鉴视域中的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为题展开论述,他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刘康提出的“美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所蕴含的理论潜能,认为此一概念为我们在文论互鉴视域中重新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也有望开启一个全新的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研究空间。

25日下午,大会进行四个分论坛的研讨,主题分别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明互鉴”“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翻译与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全球影响和传播”“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分论坛之后,大会继续进行圆桌论坛,主题为“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吉林大学的张福贵教授、杜克大学的刘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朱国华教授、四川大学的张法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沈杏培教授围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文学、文艺学的学科边界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争鸣,把会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26日上午,第五场分论坛“现代法国左翼思想与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顺利进行,大会圆满闭幕。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形象与城市文化创新研究基地主任刘康教授总结说,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纲领,我们应该在纲领的指引下开展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

杨丽、韦丁文
外国语学院
倪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