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交大人筑梦雪域高原,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在雪域高原,有这样一群交大人,他们带着母校的嘱托,怀揣着青春的梦想,用自己的激情与热血,在祖国的边疆书写属于交大人的故事。

李本峰:“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李本峰201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从他毅然踏上西藏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起,至今已有七个春秋。他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希望能为这片高原更添一丝美丽。

初到西藏,李本峰面对的是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但他从未退缩。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依然坚持锻炼身体,乒乓球场上常见他矫健的身影。虽然受限于海拔四千三百多米的自然条件,他无法像在交大时那样畅享骑行乐趣,但那份对运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却从未改变。

自中央六次、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在党中央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特殊关怀下,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本峰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化:干部职工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自来水、氧气、暖气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商业配套、餐饮住宿、娱乐体育等设施逐步完善。

李本峰开展结对帮扶慰问(左)与生态环境治理志愿服务活动(右)

在西藏的日子里,李本峰也与母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受邀回母校参加座谈、分享经验,受到了学院的高度认可。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校友会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共叙同窗情谊,共同为西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西藏的七年里,李本峰历任多个岗位,但让他感到最为满足的,还是那段在乡镇担任副镇长的日子。在那段时光里,他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切地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感。特别是在负责征收群众医保费用时,他更是感受到了群众对他的信任和依赖。尽管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当他看到所有信息准确无误地申报完毕时,那种成就感让他倍感欣慰。

李本峰(左1)开展村民医保收集数据核对工作

袁生强、郭智艳:“坚持自己的梦想吧”

2018年,刚从交大毕业的一对年轻夫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袁生强与外国语学院郭智艳,一起踏上了通往西藏的征程。

“2014年,张杰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博闻、博雅、博学’的演讲,鼓励交大学子以家国情怀服务天下,培养博雅的品格与深厚的德行。”郭智艳深情回忆道,“一代代交大人怀着对国家民族的大爱,用实际行动践行‘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这种精神我同样铭记在心。”交大的人才培养也深深影响了袁生强,他积极参与各类讲坛、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坚定了到祖国边疆工作的决心。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毕业后毅然选择了西藏这片热土。

在他们看来,“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将所学回馈社会、将爱心献给需要帮助的人。郭智艳和袁生强放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将大爱建立在两人的爱情之上,毅然选择到祖国最西部、最边疆的地方去。初到西藏,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风土人情的差异、语言沟通的障碍、基础医疗设施的不足……然而,他们始终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攀不上的山。在相互的鼓励中,他们化艰难为力量,携手前行。

如今,这对伉俪在西藏已经度过了六个春秋。郭智艳在拉孜县委组织部担任四级主任科员,袁生强则在纪委担任同级职务,两人成为了巍峨雪山下的“笔杆子”。他们起草文件、撰写报道,以严谨踏实的态度追求工作的精益求精。交大的经历教会了他们奋发向前、坚持不懈,校内的社会实践和组织活动也增强了他们的沟通协调和材料撰写能力。此外,袁生强还曾在2020年进行了一年的驻村工作,帮助村民组建农牧民养羊合作社,促进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看着西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他感到无比自豪。

袁生强、郭智艳一家三口合影

他们坚信留在西藏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在这里俯瞰高远、昂首阔步、追逐理想。因此,他们决定继续扎根在这片热土上,让在交大扎根的种子在西部边陲茁壮成长、绚烂绽放。听闻有学弟学妹也想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的边疆,他们微笑着给予祝福:“那就坚持自己的梦想吧!锻炼出坚强的体魄,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最重要的是,带上你的奉献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勇敢地相信自己。”

刘嘉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安徽姑娘刘嘉昕,自幼在黑龙江的边陲小城扎根,2018年她从交大人文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投身西藏,将青春献给这片雪域高原。初抵西藏,她遭遇了高原反应与语言障碍两大难关,但她都逐一克服了。积极学习藏语,与同事和朋友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在交大求学的岁月里,刘嘉昕深受“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的熏陶,对西藏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家人的支持,特别是父亲作为戍边军人的家国情怀,更坚定了她奔赴西藏、服务边疆的决心。

在西藏工作的点点滴滴她都记得很清楚,最开始工作去村里做经济普查时,路面结冰,下车和大家一起推车的时候,不小心踩空到冰窟窿里,鞋子里面全部都湿了,为不耽误工作进度,她没有吭声,坚持了十多个小时。虽然当时觉得很辛苦,但如今回想起来,却只觉得值得。

刘嘉昕(右三)参加政治教育演讲比赛

如今,刘嘉昕在西藏日喀则市委组织部下属办公室工作,负责管理驻村干部。她勤勉敬业,时常加班加点,却总能在忙碌之余找到生活的乐趣。她说,交大的培养锻炼了她在处理文件和材料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也让她能更好地服务西藏这片土地,这让她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谈及未来,刘嘉昕打算继续扎根西藏,这片土地不仅有她的另一半,更有她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唐功林:“接触完全不同的世界”

唐功林,2019届人文学院毕业生,是一位从安徽太湖县的小山村中走出的青年,他凭借坚韧不拔的勤奋与努力,踏上了求知的漫漫征程。在繁华的上海求学的旅程激荡着他的心灵,但这位青年并未满足于都市的舒适与安逸。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前往遥远的西藏,追寻心中那片未被开垦的圣地。

四年的萨嘎县委办工作,对唐功林而言,既是历练,也是成长。这份工作虽无耀眼的光环,却蕴含着无尽的挑战与机遇。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学会了坚守与成长,于平凡中找寻非凡的价值。每一个文件的起草、每一次会议的筹备,都凝结着他的汗水与智慧,也让他深刻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谈及在校园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差别,唐功林坦言:“这四年来的工作经历确实给我带来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体悟,可以说,这段时间对我而言,就像重新读了一个大学一样。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里,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对于社会和工作环境的真实面貌,我其实了解得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当我真正步入工作,面对那些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挑战和冲突时,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我过去所接触的一切。我开始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是我最珍视的。”这四年的经历让唐功林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他深知,改变当地根深蒂固的习俗和观念并非易事,但他从未放弃过努力。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让他倍感欣慰,也让他对西藏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2021年唐功林在驻村地留影

对于未来,唐功林并未设定固定的轨迹。他坦言,或许有一天会离开这片热土,去探寻更为广阔的世界。但无论身处何方,他都将怀揣一颗追求进步、不断学习的心,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孙正正:“成为西藏变化的见证者”

出身贫困县区的孙正正,在国家专项计划的支持下,踏入上海交通大学深造,并于2019年毕业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毕业后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藏,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献给了这片广袤的高原。在这里,他不仅深刻体会了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更见证了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巨变。

孙正正一到西藏,就参与了“脱贫攻坚”“厕所革命”等民生工程。他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当地群众逐渐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他努力适应藏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尊重并学习他们的文化传统,为汉藏民族的团结融合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领悟了总书记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深刻内涵。

孙正正(左1)与结对帮扶慰问贫困户旦增合影

他还参与了道路交通建设,见证了从崎岖山路到坦途大道的华丽转身;助力当地群众住房条件的改善,便捷了老百姓的出行方式。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深感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他为西藏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这是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历程,更是交大精神在边疆地区的生动体现。他们的坚守与担当,激励着更多交大人勇敢追寻梦想,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会有更多交大学子像他们一样,将青春播撒在祖国的边疆,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苏昭屹、苏映竹、刘诗淇、卢昱辰、谢锦翠、谢旻悦
校友总会办公室
陈方玺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