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交大实小西校区学生作品《中国式现代化的亮丽名片——上海》随“天舟七号”飞入“天宫画展”

2月23日,第三届“天宫画展”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展。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展示介绍了新时代青少年畅想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画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西校区五2班汪欣妍同学创作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亮丽名片——上海》成功入选并随“天舟七号”进入空间站,成为上海唯一入选并在空间站展出的画作。

无标题1.png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第三届“天宫画展”于2023年10月面向全社会启动征集,最终53幅画作从2万多幅报名作品中脱颖而出,随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搭载上行空间站。

小学生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在汪欣妍心中,“中国式现代化”是绿色低碳、是文化自信、是科技创新、是和谐发展、更是一份浓浓的中国“情”、上海“味”。说起当初参加报名时缘何要画这幅图时,她说:“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想用画笔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精神融入其中,带着每位上海学子的愿望和梦想,飞上蓝天、飞向太空……”

怀揣这样朴素的想法,这位交小学子一笔一划描绘出了她眼中的上海,更描绘出了一名小学生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无标题1.png

《中国式现代化的亮丽名片——上海》(作者:汪欣妍)

“碳”寻上海城市发展

交大实小聚焦绿色低碳理念,开展“双碳”主题教育。学校依托“双碳”校园文化节,携手上海交通大学有关学院,通过“碳”访交大、“碳”寻闵行、“碳”索天地、“碳”秘课堂等活动,全方位构建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实小“绿色可持续教育”共同体。

汪欣妍和爸爸妈妈在“碳”寻上海城市发展的时候,就用学校教她的绿色低碳理念,试着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小眼睛发现大上海的城市更新。“城隍庙、石库门,是上海的历史风情;陆家嘴、东方明珠,是上海的现代标志。通过十八弯的九曲桥将上海的昨天和今天连在了一起。”这幅《中国式现代化的亮丽名片——上海》让世界看到了交小学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诠释,更感受到学校给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心付出。

无标题1.png

汪欣妍和她的作品

以少年之我,建设美丽中国

交大实小西校区的老师们教导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绿色低碳的理念入脑、入心。通过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效衔接,凝心聚力、创新实践,携手共创绿色可持续教育共同体,以少年之我,建设美丽中国。他们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们接续下去,“碳”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种子要通过老师们的手扎根到孩子们的心灵中。

无标题1.png

交大实小师生共同观看“天宫画展”报道

无标题1.png

交大实小西校区

基础教育办 交大实小
基础教育办 交大实小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