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学子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获佳绩
2023年12月8-10日,以“乘势·日新”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在海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70所高校的1200余名师生参会。上海交通大学共2篇学术论文、3项创新训练项目和1项创业训练项目进入到国创年会评审环节。经过现场答辩评审,我校《计算生物学驱动的RAS的变构效应研究》(指导教师:张健、陆绍永,第一作者:樊继纲)和《铝空气电池用氧还原铁铜双金属位点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和研究》(指导教师:付超鹏,第一作者:王奕博)两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
论文《计算生物学驱动的RAS的变构效应研究》作为大会受邀交流论文代表之一,在闭幕式上作报告,其研究成果不仅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和赞赏,也为该领域的发展和深入探索提供了新思路,充分展现了交大学子的学术风采。
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是由教育部发起,依托“国创计划”开展的一项重要年度性展示交流活动,是全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学生参与最多、水平最高的盛会之一。本届大会共收到部属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项目833项。经过相关专家初评、“国创计划”专家工作组复选,共有510项成果入选年会,其中学术论文200篇、创新创业项目改革成果展示250项、创业推介项目60项,涵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所高校,集中代表了全国高校创新教育最新成果。本届大会最终评选出21项“我最喜爱的项目”、22项“最佳创意项目”、20篇“优秀学术论文”、12项“最佳创业项目”。
获奖论文介绍
《计算生物学驱动的RAS的变构效应研究》
(指导教师:张健、陆绍永,第一作者:樊继纲)
药物分子通过与靶标蛋白结合治疗疾病。现代药物设计主要从靶标蛋白的三维结构出发,识别其上的可干预位点,并基于此设计高亲和力的药物分子。传统位点识别方法缺乏对靶标蛋白动态结构认知,导致位点识别困难;且多数被识别出的位点缺乏可干预潜力,为无效位点。针对此问题,本作品开发了AlloDesigner方法,将靶标蛋白的静态结构拓展至完整动态构象空间,实现了可干预位点的高效、智能挖掘。应用该方法,本作品发现了重大疾病靶标RAS上全新的可干预位点,并筛选出了一批高潜力的苗头化合物,深入解析了相关变构调节机制。
《铝空气电池用氧还原铁铜双金属位点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和研究》
(指导教师:付超鹏,第一作者:王奕博)
设计与合成高性能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是提高金属空气电池功率密度,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非贵金属催化剂中,氮掺杂碳负载的铁基单原子(Fe-N-C)催化剂表现出相对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然而与碳载铂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归咎于单原子铁位点与氧中间体偏弱的吸附,导致氧还原过程第一步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存在较高能垒。在原子与电子尺度调节Fe-N-C氧还原构效关系是核心科学问题。本文从电荷分布与自旋构型角度调节Fe-N-C 3d轨道电子结构,并揭示电子结构与氧还原性能构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