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耄耋老人来校捐赠,寻根思忆,襄助教育

“今天是我今年以来最开心愉快的一天!”

1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捐赠人——交大数学系首任系主任、教授朱公谨儿媳屈帼英。屈帼英已届85高龄,秉承与先夫朱熙泉的共同心愿,专程到访交大闵行校区,向上海交通大学慷慨捐赠100万元人民币,设立“朱公谨奖学金”,并捐赠朱公谨博士论文德文原稿等珍贵文史资料。

这是一次大爱无私的捐赠,更是一场特别的寻根思忆之旅。屈帼英携妹妹屈晓英、朱公谨外孙女张萌、外孙女婿王建敏,踏入先亲曾艰苦创业、辛勤耕耘的交大校园,探寻先辈足迹,追忆峥嵘岁月,寄托深切追思,讲述捐赠初心。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向屈帼英一行表达了热烈欢迎。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洪梅、院长楼元,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欧七斤,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于洋、李毅,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高传勇、吴海燕,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发展部主任许杨、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校史研究室副主任胡端参加捐赠签约仪式,仪式由吴海燕主持。

朱1.jpg

洪梅在致辞中指出,朱公谨是我国高等数学教育奠基者,“朱公谨奖学金”的设立对学校和学院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学院将饮水思源,心怀感恩,用不懈奋斗回馈屈帼英的关怀与支持,接续传承交大人的责任与使命。

微信图片_20231208090146.png

楼元介绍了数学科学学院的发展情况,学院很多的教授老师也来自柯朗研究所,与朱公谨有着师出同门的渊源。在朱公谨打下的基础上,现今的数学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专业化的高水平学院。

朱3.jpg

胡端做了“朱公谨与交通大学”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朱公谨的生平事迹、朱公谨在交大的故事和交大对朱教授的纪念。朱公谨是中国现代数学与数学教育的先驱,是交大公认的名教授。朱公谨的名字和照片列在校史文博馆的展厅里,他的故事也早已收录在学校编撰的《老交大名师》一书中。

朱4.jpg

欧七斤代表学校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接受了屈帼英女士捐赠的珍贵文史资料——朱公谨的博士论文德文原稿及朱公谨教授照片。1927年,朱公谨在世界著名数学家柯朗指导下,以论文《关于某些类型的单变量函数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取得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该论文是泛函变分的课题,属于数学大师希尔伯特23个问题中最后的一个问题领域。

朱5.jpg

“我完全没有想到你们这么重视,我真是太感动了!”屈帼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我先生和我讲,现在可能没几个人记得父亲了,可你们讲了他的那么多情况,有些我都不是很清楚,我是觉得很惊讶,也很开心的。这份论文原稿是我先生一直带在身边的,陪着他去美国,又从美国带回来。很多他们父子往来的书信资料都已经遗失了,只有这个,是他一直随身带着的。”父亲潜心治学、一心为公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屈女士伉俪。“我们想做一些公益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心愿。我想趁现在脑子还清楚、身体还可以的时候,把这件事做了”。头发已花白的屈帼英缓慢而坚定地说出这些话语,这份奖掖后学、心系教育的精神让签约仪式现场的众人无不动容。

朱6.jpg

在现场嘉宾及领导的见证下,屈帼英、洪梅、于洋共同签署了“朱公谨奖学金”捐赠协议。

朱7.jpg

张安胜代表学校向屈帼英颁发了捐赠证书和感谢状。

朱8.jpg

张安胜在讲话中指出,屈帼英伉俪对交大的信任和热爱让我们非常感动。朱公谨的一生,砥砺奋进、步履铿锵,将家国情怀深深融入血脉,体现了交大人“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为交大数学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正是因为有了朱公谨这样一代又一代人,交大才能赢得现在声望。“朱公谨奖学金”的设立不仅仅是一份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一份精神文化的传承,是对朱公谨“久久初心”的缅怀与纪念,是对朱公谨奋斗精神的深入注解,也是他同交大师生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相信“朱公谨奖学金”将会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朱9.jpg

为达成捐赠心愿,屈帼英曾托朋友联系到交大基金会发展部,表达想支持交大教育发展的意愿。在之后的接洽中,校基金会工作人员在感动于屈帼英的无私之爱、思源之情的同时,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也曾多次劝说屈帼英,要以养老所需及高品质生活为先。屈帼英表示,先夫朱熙泉年初病逝,深感人生无常,提醒自己要趁身体较好、头脑清晰的时候,尽快完成与丈夫的共同心愿,向上海交大捐赠。在屈帼英的坚持下,仪式后,校基金会副秘书长于洋等陪同屈帼英及亲属一行在学校中国银行柜台现场完成了善款转账,将100万元善款即时注入“朱公谨奖学金”留本基金。

朱10.jpg

在基金会陪同下,屈帼英及亲属还参观了交大校园和校史文博楼。

朱公谨人物小传:

11.png

朱公谨(1902~1961),字言钧,又名霭如。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1919年9月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2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数学系留学,1927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28年交通大学成立数学系,朱公谨受聘教授并首任系主任。三四十年代断续执教于交通大学,同时先后在光华大学、大同大学、同济大学、中央大学、上海医学院、浙江大学师范学院任教,并曾担任光华大学副校长等职。1935年同交大教授胡敦复、顾澄等人筹备成立中国数学学会,并出任学会会刊《数学杂志》编委。抗战时期,呕心沥血译出《柯氏微积分》(柯朗)和《实数探原》(R.Dedekind),影响深远,为当时各高校所公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受高教部委托主持制订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了《高等数学》教材,奠定了交大在工科数学领域中的领先地位。1952年院系调整后,专任交通大学教授。1956年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朱公谨随赴西安参加应用数学新专业建设,组织创立了应用数理系,为学校应用数学专业的建立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60年返回上海,继续在上海交大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朱公谨回国后的第一份教职是执教于交通大学,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交通大学教授”这个身份始终伴随。先生与交大的情缘真正是“有始有终、荣辱与共”,用朱熙泉的话来说:“终其一生,基本上可以说他是交大的人”。

王书雅
梅秋武
交大基金会、数学科学学院
许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