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国优计划”启动会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11月2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国优计划”启动会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文博楼会议中心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教育学院名誉院长丁奎岭,教育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党委书记姜斯宪、副校长张安胜、党委副书记林立涛,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张瑾、闵行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恽敏霞、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毛力雄、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梁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学院教授唐江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校长代表,学校机关部处、院系、直属单位代表,教育学院师生代表等130余人出席大会。大会由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基础教育办主任王琳媛主持。
今年7月,教育部启动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国优计划”),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首批30所试点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承担“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任务,重点培养科学类课程教师,目前已基本完成首批学生遴选工作。在教育部、中国教科院、学校领导以及在场嘉宾、师生的共同见证下,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国优计划”正式启动。
黄小华在致辞中对上海交大首届“国优计划”的启动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教育科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表示祝贺,对交大教育学院三年来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交大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经验和做法,构成了交大教师教育的鲜明特色,也为“国优计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交大方案”。他对“国优计划”的实施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希望交大做好资源整合,打造“国优计划”培养品牌,进一步提升学生项目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工程思维和专业素养。二是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协同育人的共同体,以“国优计划”为纽带,从课程建设、人才订单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与优质基础教育学校开展更多深入持续的合作,在打造教师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方面形成示范引领经验。三是希望“国优计划”的研究生们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持从教理想信念,刻苦学习,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争做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大先生”。
王琳媛作题为《砥砺奋进强国路,追光前行创未来》的建院三周年院情报告,分别从呵护“光的种子”、八方聚力全面育人,引育“光的使者”、人才科研双线赋能学科建设,传承“光的力量”、实践“大课堂”涵养教育情怀三个方面介绍了教育学院三年来的发展和成效。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秉持“尚探究、重实践、跨学科、讲情怀”的办学理念,积极发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生源质量、科研基础、平台资源和教学机制等方面的优势,推进“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发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学科和师资队伍方面,不断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构建了强理论、重应用、具特色的“8+2+1”学科体系,引育了一支高水平、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学术品牌。在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强化党建引领,重视师德教育,以涵养教育“大情怀”的社会实践作为重要举措,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师有我”的铮铮誓言,树立成为“大先生”的理想和追求。
教育学院副院长江丰光从“国优计划”的背景意义、招生情况、培养方案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首届“国优计划”班主任代表刘学良、学科导师代表卫淑芝分别发言,鼓励“国优计划”的同学们永葆对自然的强烈好奇,深化对科学的深入掌握,坚持对教育的纯粹情怀,成为能够推进我国科学类教师持续走向更高水平的带动者。
首届上海交通大学“文治新人”、教育学院2020级博士生徐伟琴,2022级教育硕士冉诗杰,2024级“国优计划”推免生彭可文以“我和我的教育梦”为题为在场师生进行了一场深情的朗诵,讲述了他们的教育故事,表达了他们的教育理想和情怀。
大会还进行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教科院与上海交大本着“优势互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时代新人培养工作、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全球教育治理、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和教师教育的创新发展,不断扩大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积极探索国家教育智库与综合性、一流大学合作共建的新模式。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建设,双方还联合成立了“中国教科院-上海交大卓越教师研修基地”,合作开发教师培训课程,创新校长、教师培训模式。丁奎岭和李永智共同为“中国教科院-上海交大卓越教师研修基地”进行了揭牌。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工程教育、培育中小学生工程素养,结合“国优计划”培养方案的实施,学校还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小学工程教育创新研究基地”,聘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唐江澎担任基地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主编余东升,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交叉学科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林达华,美国塔夫茨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国际K12工程教育知名专家ChrisRogers担任顾问。张安胜为基地主任唐江澎和顾问余东升颁发了聘书。
唐江澎在发言中讲到,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关注“脖子以上的教育”,甚少关注技术与工程的教育,当下亟需要研究工程课程在中小学实施的课程标准,制定配套的工程教育设置标准,研发出工程教育类专项的课程内容。上海交大依托传统的工科优势,加上教育学院所开创的育人新模式,将来一定能够为中国中小学工程教育的推进贡献交大力量,用工程教育撬动整体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大会还举行了教育学院与新一批实习实践基地签约仪式,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鹏与曹杨二中、市西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闵行中学、复兴高级中学、晋元高级中学、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格致中学、位育中学、西南位育中学等十所中学的校领导签订了新一批实习实践基地框架协议,与会领导见证签约。
自2021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与上海市各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已与27所中学建立实习实践合作关系,这些中学今后即将作为“国优计划”培养的实习实践基地,大学与中学携手培育未来卓越教师。
现场还举行了教育学院新大楼设计方案发布仪式。未来教育学院的大楼以“穹顶之下,育新之泽”为设计理念,意为“涟漪外衣”覆盖现有建筑,创造一个光线满溢的共享中庭,强调无处不在的交流互动空间,成为培育新人和实现教育革新的汇聚场所。校领导、各职能部处领导和学生代表共同点亮了教育学院新大楼模型。
李永智向上海交通大学“国优计划”成功启动、战略合作的协议成功签署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和落实领域,在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教育学的创建和建构方面,在培养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合作、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他特别期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能够在建设新型教育学院、致力于新型科学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也期待交大开创的“国优计划”新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理工科优秀学子参与到人才培养的中国基础性工程中。
丁奎岭对教育学院成立三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教育学院师生提出期待,也希望与中国教科院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为交大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院提供更多战略咨询,注入更多发展智慧。他指出,教育学院三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绩,让我们对办好教师教育有了更强大的信心和底气,也为“国优计划”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大教师教育在“国优计划”的支持下,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产生了新的动能。他希望教育学院的师生要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并转化为执教的力量与追求,成为具有教育家精神特质的老师。希望教育学院准确把握“国优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交大的办学传统、学科优势和上海的人才优势、区位优势,形成具有交大特色、上海基因的交叉型国际化交大方案,以强基础、重交叉作为牵引,推进建设文理渗透、理工融合、医工交叉的课程,打牢学生的教育学和理工科的基础,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创新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