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船建学院参与承办第十八届全国环境力学学术会议

11月10日至12日,第十八届全国环境力学学术会议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和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徐祖信教授等来自国内48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交流。本次会议共安排了6个大会邀请报告和83个分组报告,并组织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深水试验水池和洋山深水港技术考察。会议期间,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2023年度工作会议。

1.jpg

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刘桦教授主持开幕式

2.jpg

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尹海龙教授主持闭幕式

3.jpg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廖世俊教授致欢迎词

本次会议共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刘桦教授和同济大学尹海龙教授分别主持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在1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桦宣布会议开幕,并转达了中国力学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李家春对本次会议召开的祝贺和对环境力学学科发展的期待和鼓励。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廖世俊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热烈欢迎各位学者来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参加交流,并感谢各位同仁长期以来对上海交大力学学科发展的支持与帮助。

4.jpg

5.jpg

6.jpg

8.jpg

9.jpg

10.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徐祖信教授(线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范峰教授、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展研究员、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严超副研究员、兰州大学郑晓静院士团队王萍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李家春院士团队聂冰川副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城市水环境系统设施智慧管控关键技术与应用》《大跨空间结构屋面雪荷载》《海冰动力学:冰路前行、海冰边缘区波浪及其他》《城市森林环境流动的精细数值模拟研究》《风沙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和《极端水文气象灾害的趋势、机理和对策》的大会报告。大会报告内容涉及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极端灾害等环境力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反映了我国环境力学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

11.jpg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郑晓静院士在闭幕式上代表学会祝贺会议成功召开,并高度评价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本次会议承办单位的工作。郑晓静强调,环境力学工作者亟需在提升学科的“广度”“深度”和“热度”方面不断努力。首先,要进一步扩大环境力学研究的覆盖面,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将更多的多相、多组分、多尺度复杂介质环境力学前沿基础问题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共性技术问题纳入环境力学的研究范畴,让力学为更多的学科领域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同时,尚需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环境力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要创新发展传统的实验观测、数值模拟和理论等研究方法,还要重视发展大数据等新型研究手段。此外,要创造条件吸引工业界和环境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加入环境力学研究,使得环境力学学科的队伍具有显著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在环境力学研究的深度方面,一方面要做其他学科领域解决不了的关键问题或者提出得到相关行业认可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解决真问题,不能重复其他领域已有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力学自身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以及深化对力学机理与规律的认识。最后,要通过学术交流与多渠道的宣传提高环境力学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特别要重视相关行业的调研和高水平的科普活动,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和其他专业大学生对环境力学的兴趣,促进环境力学领域的人才发展,激励更多科研人员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12.jpg

部分代表技术考察洋山深水港

由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环境力学学术会议,在李家春院士和郑晓静院士的长期指导和支持下,已连续举办了十八次,形成了以大气环境、水环境、岩土地质、自然生态等领域中的力学问题为主线的研讨专题,为系统研讨和探索面向环境问题的基础理论、试验测量、现场观测、计算方法、软件研发等提供了独特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环境力学学术会议结合国家及地区发展需求,围绕重大环境与灾害中的力学问题,总结与交流了最新研究进展与研究方法,研讨了环境力学最新发展趋势,力图促进环境力学学科的深度发展。

640.jpg

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