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华章新启,未来可期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20周年暨船海学科建设8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10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20周年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8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各级领导嘉宾、社会各界人士、历届校友以及学院师生欢聚一堂,回忆求学时光,回顾办学历程,展望时代需求,共谋发展之计。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原党委书记王宗光,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原校长谢绳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副校长奚立峰,原常务副校长叶取源,原副校长盛振邦、李润培、张圣坤、陈刚,两院院士吴有生、曾恒一、朱英富、邱志明、严新平、徐青、陆夕云、Torgeir Moan、Odd Magnus Faltinsen、Preben Terndrup Pedersen,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Alistair Borthwick,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盛纪纲,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文波,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韩端峰,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刘勇,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以及来自中国船舶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美国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必维船级社、日本船级社,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市政总院、上海城建总院、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恒久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海军潜艇学院、集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兄弟高校代表,长期支持学院发展的学校各机关部处、兄弟学院、直属单位代表,云南、福建、湖北、天津、南通等地区校友会、校友会城镇建设分会代表,1977、1978级和1984届、1987届、1992届、1993届等返校校友代表,船建学院历任老领导、老教授代表、在校师生代表等千余人出席大会。大会由船建学院党委书记周薇主持。
上午10时,纪念大会在庄严的国歌中拉开序幕。
杨振斌在致辞中向学院全体校友和师生员工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和学院发展的主管部门、兄弟单位和各界友好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船建学院所辖学科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希望学院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全局规划,精心谋划,锐意进取,坚持与祖国发展同向同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汇聚资源、发挥优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把握双一流建设契机,谋篇布局、追求卓越,加速推进一流学院和一流学科建设。
盛纪纲致辞表示,交大船海学科80年筚路蓝缕、踔力奋进,哺育一批批栋梁之材投身行业报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开创历史先河,为我国船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中国船舶集团将与上海交通大学一道矢志创新,抢占国际前沿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以全球视野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服务国家海洋强国、科技强国、造船强国的战略科技力量。
王俊利致辞表示,交大船海学科作为我国船舶工业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策源之地,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锐意进取、步履不停,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跟踪战略新兴趋势,探索前沿问题,铸就国之重器。面向未来,学会愿与交大一道,进一步深化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领域的精诚合作,共同在高端船舶与海洋装备产业的转型发展中提供源头创新。
Torgeir Moan致辞表示,交大船海学科是世界上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研究的重镇之一,引领着国际合作、前沿探索和学术进步,期待未来继续与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寻未至之境,致力于海洋工程原创性、前瞻性和变革性技术探索,为加快推动世界的海洋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Alistair Borthwick致辞表示,交大极具国际视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开拓创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他深情地回忆了与上海交大同行共同开展前沿研究的珍贵回忆。展望未来,相信上海交通大学能够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全新挑战。
韩端锋致辞表示,交大船建学院和船海学科为推动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事业的发展、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两校曾同属六机部,虽相隔万里,但遥相呼应,同国内船海高校紧密团结,共同为国家船舶工业发展贡献才智力量。哈尔滨工程大学希望能与上海交通大学一道,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加快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宋保维致辞表示,交大船建学院师生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校抱负相同、精神相通、目标相合,具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希望两所高校相关学科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交流互鉴、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加深合作交流,合力培养更多国之栋梁,合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船建学院院长廖世俊作学院发展情况介绍。船海学科80载峥嵘岁月,一代又一代交大船海人前赴后继,为祖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船建学院20年青春芳华,多元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成为支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强势力量。廖世俊表示,回溯学院办学成果给予的经验启示,我们深切感到,要以兴邦为任,紧紧锚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办学定位;要以育人为本,紧紧锚定培养行业急需拔尖人才的初心使命;要以创新为魂,紧紧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如何实现新的发展,廖世俊表示,学院将致力于涵养报国之志,坚定理想信念;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激励拔尖创新;致力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未来总师,赓续传统、续写辉煌。学院将致力于追求原始创新,攀登科学高峰;致力于攻克技术难题,服务经济建设;致力于突破“卡脖子”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朱英富作为校友代表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在交大求学的八年时光,他表示,学校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亟需的基础研究人才,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浓厚的爱国传统,引领着一代代交大人践行着爱国报国的使命担当。他希望“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的交大精神代代相传,学院校友会也将一如既往地尽己所能,支持学院的发展和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陈刚作为校友代表和学院首任院长发言,他高度肯定了学院成立以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发展。站在新的起点,祝愿学院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历史性的贡献;希望年轻一代,全面发展,继承和发扬交大和船建学院的光荣传统,铭记与国同行的历史使命,树立引领发展的雄心壮志,共同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进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谭家华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表示近二十年,学院进入全面发展、快速发展时期,为锻造国之重器、建设海洋强国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得益于学院学科与国同行的理想信念、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和开放包容、鼓励坐“冷板凳”的学术文化,他所在的船舶设计团队与兄弟单位联合攻关,实现了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初心不变,星火不熄,团队将继续团结奋斗,在工程船领域再接再厉,创造出新的成绩,助力学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工程力学系2002届本科校友、2004届硕士校友黄明欣作为青年校友代表发言,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在交大的求学生涯,他表示,感念恩师的谆谆教诲,在读书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至今受用,目前仍在从事金属材料中的位错研究,发明了全新低成本超级耐腐蚀不锈钢,在低成本风电和海水制氢方面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相关成果2次发表在Science上并荣获科学探索奖。作为校友,深切感受到学院的发展壮大,也祝愿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继续保持创新和进取的精神,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2022级本科生张咏舟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他和船建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故事。他表示,自高中起就对舰船产生浓厚的兴趣,高考后立志将自己的兴趣变成为之奋斗的事业,在为国效力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进入到船建学院学习后,既夯实数理和船舶性能、结构等基础,又学习绿色、智能等紧跟时代潮流的课程,更加感受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不仅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更是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也让他意识到投身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是充满希望、大有可为。在接下来的学习时光中,他和同学们将不负韶华、刻苦学习、奉献行业、报效国家。
交通运输工程博士生刘速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在学院学习的收获与感悟。刘速表述,他所在的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班,学员主要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卓越工程师”,他们曾亲身参与首艘国产航母、首艘两栖攻击舰、首艘双燃料客滚船等国之重器的设计建造与洋山深水港等国家重要工程之中。他们积极践行“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的校训,成立学校屈指可数的工程博士班级临时党支部,努力塑造勤奋学习、学用相长、勇攀高峰、又红又专的四种精神,咬定学习目标,立足岗位实践,为祖国科技发展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和同学们将砥砺探索、攻破难关、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校友们回到母校,每每谈起读书生涯,最念念不忘的始终是当年关心教导他们的老师们。同学们向大会现场的100余位退休教师代表献上鲜花,向所有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在大会上,举行了“船建学院工程科普基金”发起倡议,1999届土木工程系博士校友胡继军学长作为基金发起倡议人发言,他表示,导师黄金枝教授为土木工程系发展倾注毕生心血,退休后仍支持土木工程系建设发展,发起并设立黄金枝教育基金,暗合饮水思源的传承之力。期待以工程科普基金为纽带,把来自学校、企业、校友的力量汇聚起来,共同关注和推动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大众的船海、力学、土木、交通等学科相关工程科学普及教育。
纪念大会最后,学院特聘教授周岱同77、78级校友及在校学生共同朗诵《船建赋》,共同祝愿学院和学科明天会更好。
华章新启,未来可期。80岁的船海学科正焕发新的生机,20岁的学院更是风华正茂。面向未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传承“与国同行”的办学传统,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与一流学科建设步伐,矢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纪念活动期间,学院举办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以及校友师生交流系列活动,学院精神底蕴的传承,融入于一场场活动,一幅幅场景,一次次瞬间。
历史,叩问初心
9月29日,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之际,院庆暨系庆系列活动之一的船建学院“与国同行”院史院情展示馆开馆仪式暨学科建设座谈会在木兰楼举办。校党委书记杨振斌与原校长林忠钦共同为“与国同行”院史院情展示馆揭幕,盛振邦、张圣坤、李润培、叶取源、陈刚等老领导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学术,引领未来
10月14日,船建学院与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未来海洋工程国际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Torgeir Moan等百余名国内外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会,聚焦领域内引领性前沿研究成果,围绕海洋工程装备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讨论。
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学校制定了“大海洋”行动计划,致力于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培养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与此同时,学科的发展需要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期待各位专家碰撞思想、激发灵感,共同描绘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新蓝图,为加快推动世界海洋工程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会上,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了八个关键海洋工程问题。
10月21日-22日,中国海洋装备工程发展战略研究院与船建学院共同举办第三届海洋装备发展战略论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赴学术盛宴,聚焦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前沿,聚焦系列核心和重要问题,交换观点、交流思想、凝聚共识,为海洋装备科技创新探索新路径,贡献新智慧。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徐青、严新平,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刚作主旨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曾恒一、朱英富、林忠钦、邱志明、徐青、严新平、黄震,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中国造船工程学院秘书长王俊利,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文波共同发布了《中国海洋装备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
10月21日,海洋工程重大基础力学理论、海洋新能源与绿色低碳技术、水下装备与技术、智能船舶与未来航运、海洋岩土工程与防灾减灾、极地装备与技术6个平行论坛同步召开,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行业67位专家学者齐聚交大,围绕相关重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前沿技术研发、新型装备应用等进行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共吸引500余位观众到场参会。
晚会,共话“船程”
10月21日晚,船建学院院庆暨迎新晚会在菁菁堂上演,船建师生校友欢聚一堂,共同唱响“船程”之歌。
揭牌,“劲智”未来
10月22日下午,学院“劲智”工程试验馆、上海交大-国际计测器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寓意用奋斗拼搏的“劲”头和创新发展的“智”慧,为把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建设成闻名国内外的双一流学科而努力奋斗。
球赛,恰同学少年
校友教工羽毛球、足球友谊赛分别在气膜体育中心和南洋足球场鸣哨开赛,昔日同窗携手并肩征战球场,再度回顾曾经青春记忆。
科创,“硬核”庆生
这两天,木兰大楼热闹非凡,学院“科创集市”现场多件学院最具代表性的学生科创作品惊艳亮相,共同为学院20周岁庆生。
论坛,聚才引才
10月21日-23日,思源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召开,来自海内外各大高校的青年学者在论坛中分享自己科研成果,围绕国际学术前沿,探讨学科热点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碰撞思维火花,同时增进对学院的了解,为学院的发展汇聚全球英才。
重聚,校友返校
院庆活动期间,全国各地船建校友远道而来重聚母校、共叙情谊。
开放,感受创新灵动
活动期间,学院面向参会嘉宾、校友集中开放了实验室和科研设施群体。大家在参观试验设施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学院学科的发展变迁,领略学院师生为国铸剑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