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守正创新“四力”教育 为强国建设培育卓越传媒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计划”正式启动

6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计划”启动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举行。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笑虹出席仪式,对全体学员提出要求、寄予厚望。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士安,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党组书记姜微,上海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卫星,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编委、音视频部主任潘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总编室记者王殿甲;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彭大银,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杰,校团委书记、学生处副处长李劲湘,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春梅以及首期“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计划”全体学员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主持。

WPS图片(1).jpeg

WPS图片(2).jpeg

马笑虹代表上海市委宣传部向“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计划”启动表示祝贺,向长期热忱支持新闻人才培育的新闻单位表示感谢。她表示,上海交大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以培养高素质、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享誉全国,不仅涌现出钱学森、黄旭华等著名科学家,也有邹韬奋先生这样热爱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杰出新闻工作者。作为上海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已经处在国内新闻学院前列,学院20年来取得的成果令人刮目相看。她指出,互联网发展带来了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传媒学界、业界也始终在改革创新中。市委宣传部将继续携手交大媒传学院,共同培养一流的新闻人才。她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学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秉承优良的教学传统,为新闻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新闻传播事业创新发展,与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新闻传媒人才,主动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持续加强中华文化传承教育,引领青年学子深刻认识肩负的时代使命,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贡献力量。

WPS图片(3).jpeg

周承代表学校向市委宣传部、各媒体单位长期以来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指导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邹韬奋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交大杰出校友,和上海交通大学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他指出,设立以邹韬奋之名命名的“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计划”,旨在探索新闻、影视、文化产业管理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流媒体、文化产业等重要行业领域培养一批既有爱国主义情怀,又深具新闻素养及实践能力、创新潜质的拔尖人才,引导更多交大学子投身强国建设,为中国新闻、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交大人的贡献。他表示,期待媒传学子在交大与业界联合培养下,在新闻一线得到锻炼和提升,希望“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计划”在弘扬韬奋精神、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为党的新闻事业选苗育才,源源不断注入新生力量。

WPS图片(4).jpeg

李本乾作“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计划”介绍。媒体与传播学院建院20年来,坚持文理交叉的办学理念,发挥新媒体人才培养优势,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为进一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媒体与传播学院共同设立“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计划”,培养模式突出“一个坚持”,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二个结合”,即推动理论与实践、学界与业界的高度结合,业界专家和专业老师形成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三个第一线”,即引导学生前往新闻采编实践的第一线、深入人民生产生活第一线、冲在精品力作原创第一线;“四力提升”,即通过深入主流媒体一线实习实践,切实增强学生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全过程跟踪培养,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培育卓越传媒人才。

WPS图片(7).jpeg

媒体单位领导分别为全体学员寄语。刘士安表示,建院20多年来,上海交大媒传学院在学界、业界赢得良好声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党的宣传新闻战线输送了大量有生力量。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将积极支持配合,与交大媒传学院共同努力培育卓越新闻人才。他谈到,邹韬奋先生的名字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光辉的名字,他的一生,彰显了坚定的爱国主义、鲜明的人民立场。媒传学院以韬奋之名设立卓越传媒人才培养计划,体现了学院积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希望全体学员以韬奋学长为榜样,胸怀大局、脚踏实地,树立优秀思想品德、夯实丰厚学识根基,在未来努力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以实际行动爱党敬业、服务人民。

WPS图片(8).jpeg

姜微表示,交大媒传学院厚积薄发,多年来输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各个关键领域,在行业内影响力与日俱增。交大杰出校友韬奋先生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新闻业界的一座精神丰碑,也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一脉相承。在价值追求更加多元的时代,学院把新闻人才培养作为百年大计的事业,探索传媒人才培养新模式,颇具创新价值、更显远见担当。如今的文化产业发展、新闻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媒人才的政治追求,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实践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事业的舞台也无限宽广。新华社上海分社将努力在新闻业界和学界之间搭起桥梁,为交大新闻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希望全体学员不断增强定力,经受锤炼,树立起远大志向。

WPS图片(10).jpeg

首期学员、媒体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温馨蕊作代表发言。她向长期关注支持媒传学子成长成才的领导、老师表达真挚感谢,她表示全体学员将在韬奋精神激励下,在培育专业精神、提升专业素养、增强专业能力上下功夫,更好地适应和跟上时代的发展、传播格局的变化,努力成长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未来新闻人才。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调研”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深入调研人才培养中的瓶颈问题,不断探索专业人才输送的新模式、新途径,成立以杰出交大校友、近代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先生之名命名的“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计划”,旨在培养更多新闻传播领域卓越人才。

邹韬奋先生作为一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革命先驱和社会活动家,在他进行新闻实践的过程中,留下了韬奋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邹韬奋和上海交通大学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在上海交通大学度过了七年时光。从1912年到1918年,邹韬奋在交通大学(当时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就读附属高等小学堂、附属中学和大学部电机专科,学习了长达七年时间。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接连创办了《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等刊物报纸,对学生的爱国救亡和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大力宣传和热情支持。这些刊物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1935年12月时《大众生活》销售量达到20万份,打破了当时中国杂志发行纪录,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民主救亡的宣传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共中央高度评价 “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据悉,首期“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计划”共有35名学员入选。其中,23名学员将在今年暑期分别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单位实习。12名学员将分赴上海市徐汇区、闵行区、金山区等区融媒体中心参与“四力”专项实践,在长周期社会实践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他们将投身新闻采编一线,俯下身、沉下心,向新闻工作者前辈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在实践中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媒传学院
媒传学院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