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播撒阳光,传递梦想,“阳光育人”计划第十六期签约仪式及师生见面会举行
6月25日,“阳光育人”计划第十六期签约仪式及师生见面会在上海市政协举行。
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市政协民宗委主任闵卫星,市民宗局副局长毛俊,第十二、十三届市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市民族联副会长、“阳光育人”计划发起人、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院长田新民,市政协民宗委专职副主任徐梅,市民族联副会长于乃江,上海各高校统战部相关负责人,阳光育人计划十六期的学生、导师及助理导师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闵卫星主持。
会上,田新民回顾了“阳光育人”计划第十六期开展情况以及计划十六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对“阳光育人”计划辐射的公益活动包括“阳光育人百城千人”计划,阳光育人“圆梦大学计划”等活动的展开作相关情况介绍。16年来,“阳光育人”计划探索出了一条指导来自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新路径。
“我们寻找热心公益的知名企业家担任职业导师,从交大在校大学生中挑选助理导师,组成‘二对一’的模式,对受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各项综合能力的指导,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快适应和融入新环境,并成长成才。”
“阳光育人”计划自2007年发起以来,专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始终突出育人功能,强调对在校少数民族学生精神关爱,始终坚持站在引导少数民族优秀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推进就业的角度致力于长远发展。田新民强调,这不是一个帮困的项目,是我们的导师、同学、助理导师、推进小组成员共同成长的平台,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阳光下成长,不仅是从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帮助,更多的是从精神上加以疏导和鼓励,从而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金兴明表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阳光育人”计划探索了一条助力来沪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路径,搭建了一个师生教学相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互动平台,架起了各民族深度交流交往交融的桥梁纽带,播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为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上海民族工作的特色品牌。
金兴明寄语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进步伐,始终脚踏实地,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服务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努力成为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新时代好青年。
市民族联副会长于乃江宣读“阳光育人”计划第十六期结对名单。
本期计划一共有来自20所高校的20名在上海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与16位企业家导师结对,并进行了现场签约。
随着第十六期“阳光育人”计划签约仪式的举行,20名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即将与导师、助理导师,开启一段为期三年的互助互爱、共同成长之路。
彬复资本董事长范惠众代表导师发言,他回顾了自己公益支教经历,感谢“阳光育人”计划平台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们能提供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他希望导师们能够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优点,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并与同学们共同成长。
第十六期的学生代表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夏米斯也古丽同学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分享自己在过去一年的成长,提到了自己多次参与志愿者活动与担任家教的经历,表示大学是梦开始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够在大城市努力发展而后反馈家乡。
会后举行了师生见面会,见面会由“阳光育人”计划第九期和第十一期导师李崯主持。全场师生聆听了来自祖国西北、在上海各大高校求学的品学兼优、乐观向上、心怀远大梦想的20位少数民族大学生真实而又精彩的个人演讲,他们向大家讲述了个人经历以及未来规划。
这是一群不服输的年轻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以勤奋刻苦、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迎难而上,向往美好的未来,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他们始终坚信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所有这些让在场的嘉宾感动不已,这些优秀的年轻人都谈到会将所有的感恩付诸行动,一定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将这份爱和感动传递下去,让阳光播撒祖国各地。
同学们的演讲结束后,上海市政协民宗委专职副主任徐梅女士作了发言,她回顾了“阳光育人”计划十六年来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并为取得的社会认可感由衷地感到高兴。她表示,要充分发挥政协平台的优势,利用好人才资源,更好地打造“阳光育人”特色品牌,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
田新民随后进行了发言与总结,他肯定了少数民族同学的优秀表现并对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深表关切,希望能将阳光育人计划一直做下去,再一次强调了导师的责任,并提到了导师应更多从精神角度鼓励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
少数民族大学生带着对未来的无限畅想,期待借助“阳光育人”计划的平台,一步一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阳光育人播爱心、民族团结谱新篇的最佳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