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附属学校音乐教师学科素养专题培训班举行

6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与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举办音乐教师“合唱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旨在提升交大系列附属学校教师的学科素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琳媛,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艺教中心主任陈丽璘,基础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刘轶昆等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基础教育办公室马敏主持。

01.png

02.png

王琳媛首先对培训班整体情况做了介绍,此次培训是落实《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提质扩容2.0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此次培训提升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同时帮助附属学校师生更好地学习交大校歌,增强归属感。她从培训背景、培训特色、师资力量、实践支持四个方面对培训班做了详细介绍。

03.png

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尤文超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表达了对音乐教师“合唱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的支持与期待,同时鼓励所有参训老师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的探讨之中,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想法。

04.png

随后,基础教育办公室聘任童声合唱教育专家、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声乐中心主任林放、中国高教学会音乐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胡企平、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胡慈舟、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覃桢四位老师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学校艺术教育导师,张安胜为四位导师颁发聘书。

05.png

齐红、王琳媛为附属学校教师赠送了精心准备的书籍《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

06.png

最后,张安胜对此次音乐教师培训活动表示高度支持,并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基础教育的教师参与到培训中,包括但不限于语文、数学甚至体育等学科,通过校际交流合作,紧密联合师生,利用交大平台与资源,更好地保障附属学校学生的发展与学科建设。

图片.png

培训开始,首先,附属学校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合唱教育教学开展情况,交流了指导学生合唱团的经验心得,也分享了合唱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07.png

林放做主题报告《学校合唱团声音塑造的简易训练法》,通过各种发音练习的演示,让老师们在体验中学会合唱教学中指导学生的技巧,并回答了老师们在合唱教学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图片.png

中午,全体参训教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交大校史馆,老师们通过对交大校史的了解,更深刻地体会交大校歌的内涵,体会交大文化的魅力,加深文化认同感,传承交大精神文化。

08.png

下午,胡企平主讲《交大校歌解读》讲座,对交大校歌的发展渊源以及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分享和解析了南洋大学校歌,不同时期、版本的交大校歌。

09.png

覃桢对交大校歌教唱进行了讲解与示范,她通过对人体结构的分析讲解人体发声原理,带领着参训老师切身体会不同发声动作,并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讲解了需要注意的发声训练方法,分享歌唱练习的实用技巧,参训教师们共同学唱交大校歌。

10.png

11.png

12.png

随后,来自三所试点学校的音乐教师程阳、孙杨雪儿、刘宇宁分享了前期交大校歌教学的经验与反思,为其他附属学校开展交大校歌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图片.png

13.png

最后,所有参训教师进行了小组讨论与汇报,王琳媛为参训教师颁发结业证书。

基础教育办公室
基础教育办公室
彭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