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引发交大师生热烈反响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6月7日下午在深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上海交通大学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此次贺信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响应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号角,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贺信的指示精神上来,不忘初心,勇毅前进,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及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表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国际传播肩负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学院在马新观指导下坚持守正创新,致力培养坚守文化自信、面向智能时代、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人才。学院连续举办“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短视频大赛、与国际传播学会(ICA)连续举办十届新媒体论坛,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互鉴与民心相通,并获上海市国际传播领域最高奖项“银鸽奖”。学院还代表中国首次成功申办到2027年国际科技传播学会(PCST)双年会主办权,助力讲好中国科技故事,推动“文化强国”“科技强国”战略实现。未来学院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实践协同而行,为激发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传承、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文化创新与青年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徐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如何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内涵、新成就与新辉煌,如何让中国文化与世界人民共享,为全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成,不仅能够为中国民众谋福祉,谋幸福,也应能实现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发展格局中的独特性、辨识度和影响力,进而不断突破文化障碍与文化差异,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华智慧。近年来我们团队也围绕全球城市的数字形象传播展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通过国际文化大都市咖啡、电竞等系列IP的塑造,面向全球讲好中国城市的发展故事,构筑好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全球识别。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艺术管理研一学生严昕表示,作为交大文创学子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抓住时代的脉搏,深入研究中国文明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于突破传统束缚、接受全新挑战,创新艺术表达和传播方式,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全面应用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中。要立足数字文创行业前沿,不断拓宽自己的国际化视野和对文化产业领域的认知与了解。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全身心全方位聚焦哲学思想、数字技术、艺术管理、新媒体运营等交叉学科育人实践,以艺术为载体,以平台为媒介,努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现代文明进步贡献青年新生代的力量。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我们党致力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上海交通大学精神文明办公室副主任王喜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者,一直以来,我们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大学文化、提振师生士气为己任。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文化引领”战略,依托“双一流”大学文化建设专项的持续支持,以红色文化筑牢信仰之基、以创新精神展现科技之光、以榜样力量放飞远大梦想,传承弘扬交大精神、塑造传播交大形象、夯实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学校声誉,成为思想引领和文化传播的原创首创地。进一步增强和凝聚全体交大人的价值认同、使命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设计学院副院长曹永康教授表示,作为从事中国传统优秀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高校教师,自己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对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未来将会把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使命落实到教学、科研和保护工作中,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创新进取、具有强大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以贯之做好我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工作,持续将我国的优秀建筑文化通过多种途径向国内公众进行文化传播、向国外进行交流弘扬,从而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新闻中心(整理)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