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参与承办2022国际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大会

11月29日上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2国际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大会”在临港新片区举行,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积极组织师生参会参展。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受邀在开幕式上做大会主旨报告,并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等同志一同参观重大技术装备精品展。在上海交大主办的“一代材料支撑一代装备”分论坛上,副校长朱新远代表学校致辞。

01.jpg

本次大会以“促全国深化协作,建重大装备集群”为主旨,打造一个全球范围、国际视野、长三角协调的重要合作交流平台,推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科技、政策、法规和标准融合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出席活动并致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活动。大会上,长三角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共建启动,一批创新中心揭牌,沪苏浙皖四省还共同签署了《长三角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共建备忘录》。

02.jpg

林忠钦在开幕式上作题为《产学协同,促进重大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他对本届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介绍了上海交大的发展历程和服务强国的理念。上海交通大学长期以来与中船集团、中国商飞等企业深入合作,紧密联系,成为携手共进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报告最后,他分析了高校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并从海洋装备、航空装备、航天装备、电气装备等领域分析了交大可发挥的协同作用。国家使命,交大担当。必须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落实好国家战略。他表示,交大愿担重任,协同创新发展。

03.jpg

在大会开幕式前,与会领导们观看了“2022重大技术装备精品展”。中国商飞、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上海交大等单位参展,展品共30余件。其中,上海交大的14件展品亮相,展现了多年来交大在国家重大装备上的探索和贡献。田玉龙、张为、陈金山来到上海交大展位参观。

04.png

在当天下午的大会主论坛上,上海交大作为“船舶动力生态创新联合体”组建单位之一,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小勤代表学校签约。

05.jpg

本次大会共设有五个分论坛。30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产业链大会的“一代材料支撑一代装备”分论坛,在顶尖科学家论坛会址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远致欢迎辞。会议邀请到丁文江院士、董绍明院士、杨为民院士为论坛作主旨报告,还邀请了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主任刘庆,中国商飞总师陈勇,上海电气副总裁阳虹,工信部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负责人、中船集团725所的宫旭辉研究员等多位嘉宾作报告。分论坛由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体承办,院长孙宝德主持

本次产业链大会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端化发展、强化技术融合,推动智能化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化发展、深化开放合作,共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奋力谱写重大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附:上海交大参加重大技术装备精品展展品简介

06.jpg

上海交大参与研发的“天鲸号”是亚洲首艘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是建设岛礁、疏浚航道等的重型装备,在远海岛礁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07.jpg

上海交通大学超冗余度深腔作业机器人(SJTU-Snake II)是一款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设计的绳驱动特种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飞机油箱、核电站等复杂狭窄深腔环境的探测工作,可以携带多种末端执行器完成不同特种作业任务,为高端装备的制造、检测及维护维修提供技术支撑。

08.jpg

面向海洋强国战略的国家重大需求,为加快提升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能力,建设世界首座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该设施提出“长期驻留 + 快速移动”概念,创新设计半潜双船体和双岛式上层建筑方案,实现恶劣环境可驻留,海上快速移动,保证海上长期、实时、连续试验。

09.jpg

上海交通大学研制了集“测量-标定-匹配-调姿”于一体的超大部件自动化对接系统装备,在江南造船高新产品、CZ-5号运载火箭上实现了巨型总段的柔性自动化对接装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png

此次精品展,上海交大还展示了上海治臻公司的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氢晨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中国商飞与上海交大共同研制的新一代航空航天材料—陶铝新材料,中国商发委托上海交大研制的内机匣和整流叶片,基于复杂场景的自主导航移动焊接机器人等,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关注。

贺亚男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付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