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赵昕副教授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2年度亚太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

11月14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浙江杭州发布了“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地区榜单,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赵昕副教授入选。

图1.png

入选理由:在新一代 DNA 合成技术领域作出的工作

赵昕的研究聚焦于半导体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交叉学科。他博士期间首次制备了基于刻蚀与 III-V 材料的垂直晶体管,是世界上尺寸最小、跨导最高的垂直器件,2017年被IRDS 选为二十年内最理想的晶体管结构。在摩尔定律放缓之际,半导体技术在其它领域内的应用是半导体下一个阶段发展的重要方向,赵昕重点关注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内的应用。

半导体助力基因测序成本指数下降,催生了巨大的基因组学市场。作为基因层面另一种基础技术,基因合成发展滞后,成本比测序高数个量级,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瓶颈。赵昕课题组利用IC、MEMS 与微流控将短链DNA合成与基因拼接高通量化,有望使基因合成技术实现类似测序的跨越式发展。

深度学习掀起了计算领域内新的革命,神经网络复杂度指数级提升对训练任务的算力要求急速上升,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与CMOS已无法满足这一紧迫需求,后摩尔时代非冯架构与非CMOS的硬件范式是满足深度学习训练算力要求的关键保证。赵昕课题组的另一方向使用基于质子交换膜的新型存储器件进行深度学习训练任务的加速。

01.jpg

赵昕于201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7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事半导体工艺与器件领域的研究。2020年12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毛军发院士团队,目前是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欢迎优秀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加入课题组!

图3.jpg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1999年开始,每年从世界范围内的新兴科技、创新应用中遴选出35位35岁以下的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涵盖了生命科学、能源环境、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甚至是量子物理等诸多新兴技术领域。2010年,首次进行区域性评选;2017年,首次发布中国区榜单;2021年,亚太地区评选首次落地中国。历年的获奖榜单上,有超过半数的获奖者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与发现,如谷歌创始人Larry Page 和Sergey Brin、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基因技术CRISPR发现者张锋以及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等。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徐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