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暨首届网络育人论坛
11月17日上午,以“网聚正能量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届网络文化节开幕式暨首届网络育人论坛在闵行校区文博楼一楼报告厅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伟明,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校工会主席于朝阳,党委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陈贤峰,学指委秘书长方曦,规划发展处处长陈建平,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网信办主任管海兵,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彭大银,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伟民出席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文明办副主任陈哲,网宣办主任曹杰,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栋,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开达,保卫处副处长张养波,校友总会办公室副主任张立强,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党总支副书记罗莹,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瞿叶高,航空航天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方,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昆鹏,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培丞,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春梅,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朱琳,文创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凤,校团委副书记周琳琰等。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网络宣传与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网络文化工作室以及获奖的师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王伟明致开幕辞,代表学校党委对第六届网络文化节的开幕和在第五届网络文化节中获奖的师生和单位表示祝贺。王伟明指出,举办网络文化节,一方面是为了动员和激发全校师生创作优质网络文化作品的热情,催生更多更具影响力、辐射力、感染力的原创佳作;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文化节这一平台,汇聚起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更好地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交大“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王伟明指出,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任务。 “网络育人”是“三全育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日益成为一个繁荣校园文化的品牌。它不仅调动了师生参与原创网络作品创作的热情,催生了不少优秀作品,也获得了很多全国网络文化节的大奖。更重要的是,它营造了一种人人参与创作、人人交流互鉴、人人接续传播的网络氛围,这种氛围凝聚成“点滴努力、汇成江海”的文化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踔厉奋发,守正创新。希望大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用我们手中的笔、镜头的光、胸中的歌和心中的情,创作出更多“话语响亮、生机勃勃”的名篇佳作,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和交大故事,焕发出催人奋进、恢宏磅礴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第五届网络文化节中涌现出了一批精彩的网络文化作品和优秀的交大人,开幕式上对这些优秀作品、作者,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等进行了表彰。
于朝阳和陈贤峰为第五届网络文化节教师组优秀作品获奖代表颁奖
方曦、管海兵为第五届网络文化节学生组优秀作品获奖代表颁奖
彭大银和张伟民为第五届网络文化节优秀指导教师颁奖
王伟明为第五届网络文化节优秀组织奖颁奖
胡昊为网络育人工作室授牌
“遇见细菌”网络文化工作室创办人陈代杰老师分享了他创办网络育人工作室的初心和体会。
第五届网络文化节优秀作品获奖代表、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周秉卿老师以《源于守正,活在创新——高校网络文化作品的方寸之外》为题,分享了他的网络育人经验。
第五届网络文化节优秀组织奖获奖代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瞿叶高以“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为主题,分享了机械动力与工程学院在网络育人方面的实践。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网络育人专著发布仪式。王伟明、胡昊上台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乔中东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庆桥教授和党委宣传部网宣办副主任梁钦老师出版的网络育人专著《咫尺匠心》《新时代榜样科学家》和《成为你自己》揭幕。
乔中东老师作为代表发言,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利用好线上线下的平台,不负教书育人的使命。
王伟明、胡昊、陈贤峰、方曦、管海兵、彭大银、张伟民一起上台启动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暨首届网络育人论坛。
下半场的活动由主旨发言和圆桌论坛两部分组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学校“慧科学”网络育人工作室负责人王慧以“数字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教育服务平台”为题做主旨发言,分享了“慧科学”网络育人工作室不断创新内容和模式的经验做法。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学校网络教育名师乔中东以“春风化雨暖人心,点滴笔墨沁心脾”为题做主旨发言,分享了他个人博客撰写、专著出版等网络育人心路历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网络教育名师黄庆桥以“做科技强国的网络传播者”为题做主旨发言,从“理论宣讲教育”“网络作品创作”“育人实效与工作特色”等多方面分享了网络育人的心得体会。
圆桌会议环节,交大在线课程建设负责人、学校“雨林讲坛”网络育人工作室负责人余建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主编、学校“融媒聚交”网络育人工作室负责人金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思政教师、学校“Career丹姐说”网络育人工作室负责人马丽丹围绕如何在新时代依托网络育人工作室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以及办好网络育人工作室的心得与建议开展研讨交流。
第六届网络文化节将从2022年11月持续到2023年6月,面向全体师生、教职医务员工开展。作品分教师组和学生组两大类进行申报,其中教师组包括优秀网络文章、优秀“微”作品、优秀工作案例等3类作品;学生组包括微电影、动漫、摄影、网文、公益广告、音频、短视频、校园歌曲、其他类网络创新作品等9类作品。
期待大家能够借助第六届网络文化节这一平台,创作出更加出色的网络文化作品,网聚正能量,奋进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