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奋进新征程]用好档案文博资源 服务高校立德树人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成就巡礼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高校承担着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综合运用好交通大学的档案校史文博资源,打造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

image.png

注重内容和场域赋能,讲好“交大故事”

交大档案校史文博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容,特别是鲜活生动的历史文化资源、厚植家国情怀的办学传统和追求科学真理的人物故事,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和文化资本。中心综合运用档案校史文博资源,丰富育人内容,拓宽育人场域,推动“交大故事”进课堂、进头脑。

一是将档案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中心紧密结合育人理念、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把交大档案这一宝贵财富转化为独特的育人资源,发挥好档案资源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交大已有的馆藏红色珍档内容丰富、载体多样,中心以“成熟一批,开放一批”为原则,分期分批开放,深入挖掘利用,充分发挥红色档案的资政育人价值。2018年,中心从馆藏2000余卷历史档案里的数千书信中撷出近现代名人与交大往来的手札精华26通,举办“笺之语——上海交通大学收藏名人手札撷英展”,吸引近3万师生观展,展览荣获第三批上海市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2020年,中心荣获“上海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该奖项四年评选一次,系上海市档案系统最高荣誉。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中心启动“科学家珍档进院系”系列活动,首站活动联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钱学森班举行。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与钱学森班的同学们亲切交流,介绍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对于求学专业、人生道路的重大抉择。中心将钱学森水力学试卷高仿件赠送给钱学森班的同学们,这也是馆藏珍档复制件第一次走出档案库房与校史博物馆,走进院系师生中。

image.png

image.png

二是将校史资源融入高校党团活动。中心加强对校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和理论阐释,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中蕴藏的育人元素,主动开设“忆校史,学党史”系列精品讲座,为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高校党团教育活动提供新素材、注入新活力。2021-2022总计开展讲座42场,主题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发展的历史缩影——论上海交大党史的百年历程》《青青犹在——交大英烈群像》《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交大西迁与西迁精神》《因图强而生 因创新而兴——上海交大探索中国特色一路大学之路》等,授课对象包括校内各学院的师生党员、机关部处和直属单位的教工党支部、交大附中和云南大理洱源县一中师生等,累计覆盖超1.2万余人次。中心还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教学,由校史专家兼职讲授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将交大党史校史故事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同时辅以老地下党员、老校友等历史亲历者访谈等现场实践教学活动。

image.png

三是将文博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场域。中心注重拓宽育人场域,在文博展览中强化红色主题的表达与呈现,为广大师生提供“历史厚、内容新、视觉美”的学习素材,使大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2021年建党百年前夕,中心从国家博物馆引进“红星照我行——陈家泠革命圣地作品展”,通过《延安晨韵》《韶山》《娄山关》等12幅巨幅革命圣地系列绘画及14幅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用笔墨丹青再现了建党百年的风云岁月。中心下属的程及美术馆举办“红色经典,见证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画选展”“‘回眸-上海百年纪事’人物画苑作品展”,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举办“《资本论》新绘——戴敦邦捐赠作品系列展首展”等。

image.png

image.png

注重榜样和动力赋能,汲取“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交通大学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批胸怀祖国、对党忠诚、献身科学、甘为人梯、拼搏奉献的时代楷模,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心深入挖掘和利用好交大模范人物精神资源,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档案、校史和文博资源中蕴藏的育人导向、示范和激励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理想信念导向功能。中心充分发挥档案校史资源的育人导向功能,教育引导大学生传承优秀共产党人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用理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2021年中心启动百年党史编撰和档案文献整理研究工程,举办“与党同心,与国同频——交大党史文献实物展”。展览分“民主堡垒”“与新中国同行”“敢为天下先”“新时代腾飞”四部分,精要地展现了交大党组织如何从无到有、从弱走强,从铸就“民主堡垒”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领导核心的非凡历程,为广大师生学习交通大学光荣的革命传统,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image.png

image.png

二是充分发挥育人示范功能。中心充分发挥老一辈学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多渠道展现他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道德与精神境界,教育引导大学生饮水思源、爱国爱校,为学校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贡献力量。近年来,中心先后推出红色主题系列展览,如侧重弘扬西迁精神的彭康校长专题展览,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吴文俊、黄旭华、顾诵芬专题展,以及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杨嘉墀专题展等。上海交大校史资助项目《唐文治年谱长编》 荣获2020年度华东地区古籍图书一等奖。2022年是交通大学历史上首任中共党支部书记,也是云南省撒播革命火种的第一代共产党人张永和同志诞辰120周年。为纪念张永和同志卓越的革命贡献与人格风范,中心与其故里云南泸西充分开展校地共建合作,共同筹建“张永和纪念馆”,编纂《永励后昆——张永和纪念文集》,拍摄“信仰之光——张永和事迹精神党教纪录片”,目前各项均已基本完成,即将举行相关开馆首发仪式,促进沪滇两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

image.png

image.png

三是充分发挥育人激励功能。中心充分发挥校史文博资源的激发功能,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在薪火相传中加固精神支柱,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在学思践悟中培塑优良作风,从红色校史中汲取奋力前行的智慧和力量。2021年4月,集爱国主义、党史校史教育于一体的交大新校史博物馆在闵行校区文博楼正式开馆。校史馆陈展面积2350平方米,分“校史纵览”“今日校情”“群英毕集”“交大精神”四个内容板块,展出实物模型400余件/套、照片文献1200余帧/份,全景式展现了学校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卓越贡献和精神传统,获“2021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中心充分利用新校史博物馆的多样化展陈手段和场景空间,打造立体生动的博物馆育人课堂,引导近8万人次的师生以及社会公众通过参观校史博物馆,把红色基因继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新时代交大青年的家国情怀。

image.png

image.png

注重时代和科技赋能,播撒“红色种子”

新时代大学生培养需要遵循教育引导规律和紧密结合新时代青年的特点,用好用活档案校史文博资源,在大学生心中播撒和浇灌“红色种子”。中心整合档案校史文博工作力量,注重时代和科技赋能,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多种方式,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是因事而化,提升自觉。中心成立校史博物馆学生志愿讲解队,通过同辈群体的讲解和参观校史馆等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心中埋下红色的种子,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爱国荣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文化自觉。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学生志愿讲解队组建于120周年校庆之际,经过专业培训、讲解实操、岗前考核等环节持证上岗。近五年,讲解队成员们在各大场馆共接待校内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各界观众48万余人次,接待团队近4000批次。他们的讲解让参观者从展板、照片、实物以及一个个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校史故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交大厚重的历史底蕴、丰硕的实践成果和奋发的进取精神。讲解队徐佳佳同学曾在2020年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康健、项倩倩、张则、方子晨同学在“新征程·新奇迹——2022年上海市红色故事大赛暨首届上海市校园红色文化传播志愿者展评活动”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优胜奖的优异成绩。

image.png

二是因时而进,由静到动。中心运用3D、VR等现代信息技术,将陈列在校史馆中的文物资源、博物馆中的艺术展览以全方位、可视化、立体式的方式展现出来,转化为情景交融的动态育人资源。2021年,基于新校史博物馆的展陈内容,结合临时展览VR虚拟展览开发和应用的经验,中心完成新校史博物馆VR虚拟展览一期,目前正着手升级2.0版本的开发。2022年学校封闭管理期间,中心特别推出“云游文博”系列活动:沉浸式党史剧《把火车开到南京去》体现交大人的责任与担当;云展厅互动剧《落拓游心》依托“品物游心——中国文人的生活与艺术”展览,展现中国文人的风雅生活与精神旨趣;“浓墨梁山好汉志 品悟水浒忠义情——戴敦邦《水浒传》电视剧人物造型画展”线上3D云展厅及云讲解,全景还原展览实际效果,让观展者近距离感受水浒画作的艺术魅力。其中,《上海交大学子历时七天打造线上三维古风展览,“云游文博”不是梦》新闻报道获得人民日报首页推荐,被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并入选“上海市教委教育新闻与舆情日报”。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三是因势而新,媒介融合。沉浸传播时代下,中心以微信、微视频、“云课堂”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对档案校史文博资源进行传播和推广,构筑传承红色基因的舆论阵地和思想家园。2021年,中心推出《交大第一个党团支部诞生记》《“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记交大校友、李大钊老师白毓崑烈士》等20余篇交大党史故事和文章,打造党史微信品牌,中心官微在2021年度全国档案类微信评比中位列高校第二。与党委宣传部在交大主页联合推出“交大党史故事”专栏,专题讲述党在交大的百年奋斗历程和精彩故事,推出图文稿件64篇。2022年,中心精心策划“我在交大讲校史”专题活动,文博志愿者以声传情,在校史博物馆深情讲述交大人为国为民不懈奋斗的壮阔历史。活动视频在央视频、快手、微信等多媒体平台同步推出,播放量超过1220万人次,实现了主题内容的破圈迭代传播。同时,该活动在学校第五届网络文化节中荣获教师组“优秀新媒体作品”,并成功晋级上海共青团“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微团课市级决赛,校内外同频共振,形成线上线下育人合力。

image.png

构建历史记忆,传承大学文脉。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政治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绵薄之力!

罗莹
档案文博中心 新闻中心
张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