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我的战疫观察]观察手记:这是我们的战疫日记,我们的故事撷英
“战疫”打响!全天候留守在学校,每日认真观察、记录着一个又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交大故事。手边有两本书,写稿之余翻阅一下解乏,一本是《查医生援鄂日记》,另一本是《百年交大故事撷英》。
今天是2022年3月19日,我打开了这本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查琼芳医生的日记,她是首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最早来到武汉的金鹰潭医院。我翻到2年前的同一天:
“今天武汉的温度达到23度,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非常难受!希望天气不要热得太快,再给我们一些时间。”
很巧,前几天上海的气温也很高。那些长时间值守的大白们,也经历了如查医生的难关。好在昨天下了雨,天气凉爽了下来。而此时此刻,在形势全面向好、接近“动态清零”的交大校园,我们和那时的查医生一样,都怀揣着“再给我们一些时间”的期盼。
这天的日记里,还记录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下午,上海援鄂医疗队13名同志在临时党总支全体党员会议上,宣誓入党。同样来自附属仁济医院的领队郑军华在讲话的最后说到:希望大家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恍然间,我觉得这是在对现在的我们呼喊。
而就在此刻,距离我不远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同样参加过援鄂医疗队的毕宇芳医生带领着来自附属瑞金医院的医护工作者,正不辞辛苦地指导着交大的这场“战疫”。毕宇芳是那支援鄂医疗队的党总支副书记。在这间会议室,他们也挂起了一面党旗。这里像极了战地指挥所,鲜红的党旗,看着就让人安心、振奋。院长宁光院士送来的鼓励是:我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瑞金人在这里用上了援鄂时的智慧、毅力和勇气。
时空交错间,一种直抵人心的旋律响起。没有什么比这种图景的展开和叠加更让人觉得震撼。
在另一本书《百年交大故事撷英》的前言里,校史专家欧七斤老师写下这样一段话:“交大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理念,也是交大人毕生奋斗的多彩人生的写照,来自孜孜不倦的师生、校友,来自历久弥新的学风、校风,也来自曾经朝夕相处的教室、图书馆、体育场、实验室、宿舍、青青的大草坪和校门。交大精神在交大人的血液里流淌,世代传承,川流不息,浩荡向前,终成洪流。”
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在交大校园的每个角落,这种洪流每天都激荡着我们。师生、员工、医护那种追求卓越、纯粹质朴的力量迸发在一个个故事里。连接彼此的是赤子之心、手足之情、洪荒之力。“象牙塔”本应就是道德高地,更理所当然的在此刻散发着耀眼的人性光辉。
这才是上海交大最真实、最动人的图景,这正是交大精神最深厚、最伟大的力量。此时此刻,每个交大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战疫日记。每个交大人成就的无畏故事,都是上海交大的世纪撷英。
在这本书中,我跳过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学长、那些经典传颂的故事,翻到了这里:1948级校友李均,中国最早的雷达兵之一。她诞生在交大、读书在交大、入党在交大、参军在交大。她有着对学校最深沉的爱恋。她说:烦恼的时候,不妨举目看看这满园的莘莘学子,那样的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未来是他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2020年,12天后的3月31日,在武汉工作68天的查医生凯旋,同天归来的还有141位瑞金医院英雄,毕宇芳也是其中之一。
2022年,20天后的4月8日,上海交大将迎来126岁的生日。
不知道这两个时段,哪个会成为这次交大校园“战疫”的胜利日。封控着的交大从未成为孤岛,她是战疫征途上,散发着我们每个人光芒的明亮彼岸。
未来更加美好。
2022年3月19日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