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多措并举上好劳动育人“大思政课”

左手抓稻、右手执镰刀割下,捆扎成束、拍打脱粒……金黄色的稻田、纷飞的谷粒、袅袅升起的炊烟,在田间地头、在稻花香中,上海交通大学积极联动校内外资源,开辟校外生产性劳动场所,加强劳动教育实践阵地建设,开展劳动教育大思政课。

02_副本.png

自今年10月以来,由校团委牵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专项教育,同时以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凯原法学院、设计学院、智慧能源创新学院为代表,整建制组织近2000名学生,先后前往松江区柳港镇朱定村、奉贤区庄行镇马路村、闵行区颛桥镇光明村、崇明区长兴镇潘石村、闵行区吴泾镇星火村、松江区叶榭镇张泽四村等地开展“收获在金秋”系列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体认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金桂飘香,稻谷穰穰,稻花香里说丰年

秋日和煦的阳光与同学们朝气蓬勃的脸庞交相辉映,大家面朝黄土背朝天,撸起袖子加油干,场面热闹非凡。他们有一部分是田里长大的孩子,但大多数从未与农作物亲密接触过,见到大米的“前世”,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然而,这并不妨碍同学们的劳动热情,认真听取割稻谷的动作要点后,大家戴上手套,双脚分开站立,弯下腰,左手抓住两三束稻子,右手执镰刀割下,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割下的稻谷进行捆扎,在谷桶中手工拍打脱粒。谷粒纷飞,每个人身处“谷雨”之中,拍打声回荡在空中,不绝于耳。

柴火跃动,炊烟袅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临近午时,结束上午的劳作,大家开始动手准备午餐。砍柴、生火、摘菜、洗菜、炒菜……生活中爱好厨艺的交大学子,面对农家土灶依然游刃有余,一切都亲力亲为,简单的家常小菜也因这烟火气息增添了别样风味。有的则是就地取材,拾取干柴、挖土坑、烤红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熏烤,香甜的烤红薯新鲜出炉。一口咬下,满嘴留香,朴素的食材与简单的烹饪手法,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还有的走进家家农户,在村民的指导下动手包水饺,最初笨拙生涩的手法逐渐娴熟,看着盘中码放整齐的劳动成果,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亲手制作的食物格外美味。

五色缤纷,硕果累累,作物采摘乐趣多

金黄的橘子,绿油油的鸡毛菜,五彩缤纷的小番茄......以往只是在饭桌或商场见到的农作物们,此刻看到它们或圆滚滚得缀在树枝上,或脆生生得挺拔在泥土里,别样生动可爱。带上手套,小心翼翼拿起果剪,“咔嚓”一声,饱满的果实便落入手中,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酸甜的汁水在口中爆开;弯下腰,捏住鸡毛菜的根部轻轻一掐,小巧的菜叶便躺在手心。午后耀眼的阳光倾泻而下,每个人都默默享受着采摘的乐趣,场面一派静谧祥和。

实地走访,大国重器,亲身领略制造强国

在农田体验劳动之余,同学们还来到了振华重工(ZPMC)长兴基地实地走访,在一流企业了解现代化工业生产。工厂内随处可见庞大的集装箱和正在作业的运输车,29层观景平台上能远眺0号码头气势恢宏的龙门吊,这个占地约5000亩的基地,承担着最为重要的生产任务。企业取得辉煌成就的秘诀,在于爱国主义与自主创新精神。国内港口起重机生产水平与国外的落差,让即将退休的管彤贤毅然下海创业,“爱国主义”成为了公司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振华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引领着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品牌。劳动教育与行业教育相结合,在普通农业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增加专业前沿知识、感受领域内的大国重器,切实增强育人成效。

“收获在金秋”系列劳动课堂是上海交通大学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最新举措之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决策部署,响应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决定,加强劳动教育实践育人阵地建设,交大积极探索校-区、校-企联合的劳动实践基地共建模式,首次推出“稻花香里说丰年”等丰收主题劳动技能课,把第二课堂劳动教育课程上到田间地头。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彭博表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割稻子的体验。在潘石村黄队长演示了割稻子的动作要领后,我发现这一简单的动作背后也蕴含着不少的门道。割稻子、打稻谷的动作初觉新鲜有趣,但想做好也并非容易,干久了也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次劳动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在物质日益充裕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忘记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果实。

农业与生物学院2021级本科生徐彩霞表示,“收获在金秋”劳动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收获,许多“第一次”让人记忆犹新。第一次收稻谷、打稻谷,对于一个北方孩子来说是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最传统的割稻、打稻方式让我理解了南方秋收的喜悦,每一粒稻谷被打下的那一刻,脑海中浮现出袁隆平爷爷欣慰的脸庞。第一次包大馄饨,学着周围人的样子包出第一个馄饨时的兴奋我至今难以忘怀,或精致或“原始”各有特色的饺子冒着腾腾热气被端上桌的那一刻,内心全是满足与成就感。第一次采摘橘子,入口的不只是清甜还有丰收的感动……成片的稻田,热情的橘民,金黄的橘乡,在长兴定格成美丽的秋景画。

媒体与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俊博表示,短暂的采摘过程使我们体验了整个水果种植流程的最后一环,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虽然过程很快乐,但采摘也并非毫无难度,要根据外形、颜色、大小来推测橘子的成熟度和口感。由此我想到日常水果店里司空见惯、整齐摆放的水果其实都是经过精心的种植、培育、采摘和挑选的,背后有一批可爱的人付出自己的劳动来丰富我们物质生活。这次经历让我对食物有了更加深刻的敬畏,想到每个食物的背后都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便不再敢轻易浪费。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高婕表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尽管经常在校园内看到“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的标语,但在劳动实践之前,我并不是很清楚稻谷的具体生长方式和形态,也不知道它是如何走到餐桌上的。这次社会实践中,无论是收割稻谷还是在麦田中穿梭行走,都让我们暂时脱离了学校学生的身份,真正把手放在大地之上,这不仅丰富了我的社会阅历,更让我切身感受到农业生产劳作的不易。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生郭溢波表示,在短短一天的时间,我们体验了割稻子、包饺子、摘桔子等劳动教育,让我感到十分新鲜,因为这些都是在校园中无法体验到的。首先,我从心里感谢学校提供这样走出校园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也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越办越好、越办越大,让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班主任们一起参与进来。其次,我认为这样的劳动教育活动的的确确为研究生的科研生活增添乐趣,每当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不得其门而入的时候,往往感慨三件事,分别是人类的伟大、我的渺小和晚上吃什么。体验过当天上午割稻子后,我深刻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也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心,使我更好地回归科研。最后,正如歌曲《稻香》所说: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宗禾表示,作为一名选择责任的sjtuer,这次劳动教育活动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在金秋的收获季走进农村,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蓬勃发展,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提升。同时我们拥抱自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在振华集团的调研中,我深深感受到技术与突破带来的民族自豪感,集团伟大的成就属于中国,更是中国的骄傲,让大国重器走向世界,把民族自豪带给全球。

自2020年4月启动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工作以来,交大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资源,以劳动实践、志愿公益、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为抓手,建强第二课堂劳动教育,依托劳动教育通识课、劳动技能课、农民丰收节重要节点主题实践、劳动教育主题讲座、“劳动大接力”宣传教育等方式落实育人任务。


依托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学科特色,上海交通大学试点打造“1+3”劳动育人模式,即以一门精品劳动教育思政课为核心,以生产性农业劳动、服务性实践劳动、创造性科创劳动三种劳动教育形式为载体,将劳动教育纳入课时,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走进神秘的番茄世界”立足于第一课堂,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选课,将劳动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统一。精品社团“葡萄与葡萄酒文化”深受学生欢迎,在学生高度热情的基础上,开设第二课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搭建了面向全校的劳动教育平台。

依托励志讲坛,开设系列讲座“劳模讲堂”,通过邀请“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帮助学生开阔人生视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理想。其中,获得“时代楷模”闽宁协作援宁群体代表荣誉称号、扶贫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原型的林占熺教授受邀就“我的选择”对话交大学子,讲述他的人生选择与奋战在菌草研究一线的心路历程,分享科技扶贫的经验,深深激励着交大学子以之为榜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肩负起科技减贫、科技兴国的光荣使命。

25.png

劳动教育是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至关重要的一环,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创新劳动技能课实践载体,组织校、院两级积极建设校内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基地,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结合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扎实提升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卫思霁 姚远 顾懿 吕俊瑶
校团委
赵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