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
实践美育育人,交大版《长征组歌》唱响家国情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时隔半个多世纪,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及校友艺术团倾力打造的交大版《长征组歌》经改编复排,于5月2日晚在交大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馆震撼上演。56个学科、71个专业,326名师生医护校友齐颂二万五千里伟大胜利,共唱百年辉煌新时代强音。交大版《长征组歌》结合交大人交大事的校本元素创作改编,不仅是对建党百年的献礼,也是一堂艺术思政大课。
“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把美的教育和传续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表达的初衷。此次上海交大排演《长征组歌》也正是新时期美育育人的生动实践。
红色经典在交大的焕新重现
大型红色经典声乐套曲《长征组歌》以交响合唱的形式描摹了中央红军从江西到陕北的长征路,是一部采集和融汇不同地域民族民间音乐曲调的不朽红色经典。交大师生曾于50多年前在徐汇校区文治堂首次排演《长征组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及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之际,交大秉承“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创作改编新版《长征组歌》,融合交响乐、合唱、朗诵、绘画、影像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描绘那一段动人心魄的革命历史画卷,展现历代交大人矢志不渝、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与祖国同向同行,更激励当代交大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序章·管弦乐《红旗颂》
合唱《长征组歌》全剧
《长征组歌》是1965年由肖华上将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人合作谱曲的大型声乐套曲。作品以大合唱的形式,描摹中央红军从江西到陕北的长征路,是一部采集不同地域民族音乐曲调的集大成红色经典。
第一曲《告别》:开篇曲融合赣南地区采茶戏的音乐元素,描绘了红军在江西于都启程时的紧迫氛围、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革命必胜之信念。
第二曲《突破封锁线》:歌曲叙述了红军勇破国民党军队重重封锁的斗争。虽突破封锁,但红军尚未摆脱“左倾”思想,因而迫切期待着英明领袖的出现,如在迷雾中盼望太阳。
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歌曲采用贵州苗族和瑶族的音乐风格,渲染出红军上下在遵义会议后的喜悦之情。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为红军指明了方向。
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在极具云南特色的音乐语言中,歌曲再现了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英谋勇略。
第五曲《飞跃大渡河》:在川江号子的雄浑回荡中,歌曲描绘了红军飞越大渡河的英勇场面,赞颂了每一位无畏作战的红军将士。
第六曲《过雪山草地》:歌曲展现了红军雪山行军、草地露营的跋涉之旅,结合川西藏族民歌特色,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与以苦为荣的乐观信念。
第七曲《到吴起镇》:歌曲在陕北民歌的氛围中,再现了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攻占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等壮观场面。
第八曲《祝捷》:歌曲传神描绘了红军在会师成功和战役告捷后的昂扬战斗情绪,湖南花鼓音乐的节奏为本曲更添活力。
第九曲《报喜》:歌曲融合了南腔北调,兼具江西采茶戏元素与北方锣鼓节奏,充分展现了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的喜悦,呼唤着大会师终章的到来。
第十曲《大会师》:组曲终章展现了红军大会师时全军振奋、万民欢腾的场面,音乐元素与开篇曲呼应,赞颂了红军不畏万难度过漫漫征程,赞颂了共产党的伟大领导。
合唱《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与毛主席词作《七律•长征》同名的歌曲。歌曲回顾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克服的重重艰难险阻,抒发了革命必将胜利的万丈豪情。
合唱《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是1938年冼星海作词、桂涛声作曲的一首抗战合唱曲,描绘了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激发了国民的爱国情怀与革命热情。
合唱《绒花》
《绒花》是革命电影《小花》的插曲,创作于1979年。歌曲以委婉抒情的民歌风曲调,歌颂了影片中以小花为代表的农家少女,在革命年代的牺牲奉献精神。
合唱《祖国颂》
《祖国颂》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宽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的主题歌,1957年由乔羽作词,刘炽谱曲。气势恢宏的大合唱满怀激情地颂赞了新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充溢其间。
合唱《红旗颂》
《红旗颂》是由吕其明在1965年创作的交响乐。乐曲赞美了新中国的诞生,展现人民在革命红旗的引领下大步前进,表现了中国人民将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明天。
合唱《上海交通大学校歌》
《上海交通大学校歌》作于1982年,王于之词,瞿维曲。歌词体现了学校“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其内容包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艰苦创业和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以及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光荣感。它概括了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成为联合全校师生的感情纽带。
新时期美育育人的生动实践
作为学校艺术党史思政课程全新探索的重要项目,交大版《长征组歌》的排演不仅是演出本身的集训,更是一场党史浸润面向人人的美育探索。
嘉兴南湖考察学习
长征专题讲座
为演绎好交大版《长征组歌》,在排练之外学校还组织了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师生走访南湖,同听党课,在艺术实践洗礼中增进对长征历史及其中蕴含的“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感悟。“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先进性本质,更好地演绎这个作品,我们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参加了刘统教授的长征系列讲座以及阅读了长征相关的书籍。再唱起这段流传了半个世纪的旋律,我们融入在音乐中,眼前是风雪刺骨、山水险恶,心中有战马咆哮、歌声嘹亮,就像亲身经历着长征的沉痛、热血、澎湃和感动。”学生合唱团成员黄煜傑说道。
回顾此次创作过程,一方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长征组歌的经典风貌,另一方面根据交大人和长征的故事创新了演出呈现形式。凝聚全校力量,将红色校史、党史“搬上”思政大课堂,以艺术实践贯彻“四史”教育,引导师生学习和传承发扬长征精神,肩负起新时代下“新长征”的使命与担当。
师生校友携手齐心共同演绎
交大版《长征组歌》演出联动在校师生和校友等多方艺术力量,在艺术团特长生之外更吸引了百余名普通专业学生和众多校友参与,全部演员均非艺术专业出身,而是来自全校56个学科,71个专业的交大师生及校友。在节目排演之外,交大师生还联手创作了“长征组歌”系列手绘明信片、拍摄了交大版《长征组歌》专题宣传片等。
自2020年9月起,交响乐团,合唱团和民乐团就开始集结对组歌的各个段落进行排练,即使是寒假中也未曾停歇。同学们克服困难,坚持集训,用心理解和感受长征精神,为的就是在演出之时将最真切感人的作品带给观众。
“从去年的9月份到今年的5月份,我们用许许多多周日的下午和一些假期时间,把这十首歌练会、打磨、练熟。”学生合唱团成员涂天宇说道,“更重要的是,排练《长征组歌》是学习党史的好机会。记得排练过程中,唱到‘安顺场边孤舟勇’一句,合唱团的情感屡次不到位。后来阅读了安顺场十七勇士的事迹,与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历史一做比对,我才完全明白歌词的深刻含义。”
2021年3月开始,交大版《长征组歌》的演出也进入到倒计时,越来越多的热心校友闻讯回到母校,回到他们所熟悉和热爱的乐团,在工作之余竭尽所能赶来排练。正是师生校友们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学校、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才能让这一部经典作品在交大重新焕发生机。
“记得20多年前我们这些校友有不少就是在交大校园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能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交大版《长征组歌》的排练和演出,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的祖国正在迈向富强的征途上,也面临着国内外很多挑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通过演出《长征组歌》,一起来重温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是能温故而知新的。”校友交响乐团成员蔡萍校友说道,“深情祝愿我们的祖国,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们敬爱的交大母校,我们每位老师同学,都能走好各自意义上的长征,早日实现‘大会师’。”
在党史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
南洋公学学生会主席夏采曦、电机系学生陆定一、老书记老校长李培南、校务委员会老主任王震……一个又一个交大人行走在长征路上,吹响冲锋号角,高举猎猎战旗。当年,在《长征组歌》首演后不久,交大学生就排演了《长征组歌》,歌颂伟大的长征,也歌颂伟大的共产党,彰显了长征时期交大人的家国情怀。
如今交大版《长征组歌》则是彰显当代交大人的家国情怀。正如学生交响乐团成员严格所说:“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新青年,前辈们帮我们抗住了黑暗,我们需要加倍努力以光明回馈组国。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我们也将借这次机会,奏响新时代属于交大人的最强音,唱响交大学子对党,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演出现场,老党员讲述、新党员传承,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手挽手、肩并肩,勇挑历史使命,赓续红色精神。
交大版《长征组歌》在排演过程中受到学校高度重视和各界广泛关注,排演本身也成为一堂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课。师生校友们通过此次排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交大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奋斗岁月中始终与祖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在演奏和歌声中表达的,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更是当代交大人必将勇担责任、发奋报国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