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韩达研究员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0年度中国榜单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揭晓了中国最权威青年人才榜单—《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评选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和仁济医院的PI韩达研究员获得“远见者Visionaries”称号。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谭蔚泓院士(右)受大会邀请为自己的学生韩达研究员颁奖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1999年起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评选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CRISPR技术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张锋教授等人都曾入选榜单。这份世界权威榜单旨在寻找从事创新科技研发、科技应用以及商业发展的青年人才,发掘最具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中坚力量。
自2017年落地中国以来,这一权威榜单评选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专业领域权威人士的支持,组成了中国区榜单评审委员会,包括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鲍哲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英伟达机器学习研究总监Animashree Anandkumar、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陈刚、加州伯克利大学杨培东教授以及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等。
韩达研究员在颁奖典礼上做“智能分子诊断”演讲
韩达研究员于2013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以制程研发工程师身份就职于美国Intel公司,于2018年全职回国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组建课题组。作为研究院重点培养的青年骨干,韩达博士带领课题组构建了基于数据分类算法的核酸分子计算方法,首次实现了基于核酸分子计算的肿瘤早期诊断,在不需要人工干预和复杂仪器的情况下快速给出肺癌诊断结果,其快速、低成本、低误差以及不依赖传统诊断仪器等优势,为恶性肿瘤的无创、快速分子诊断提供了新途径。研究工作创造性地把核酸分子的调控功能和计算功能整合起来,实现了更为精细、复杂和智能的分子识别与运算,为核酸智能分子计算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建立了全新方法和体系。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 Nanotechnol.、Nat. Chem.、JACS、ACS Nano、Angew. Chem.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此次入选的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企业的涵盖生物医疗、智能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实体化建设。研究院始建于2017年,由中国科学研究院谭蔚泓院士任院长,樊春海院士任常务副院长。建有优良的交叉学科的科研平台与仪器开发平台。近年连续获批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上海交通大学融合集成创新基金交叉平台项目等。研究院聚焦分子医学前沿领域,以提高创新药物研发水平、加强早诊确诊能力为目标,积极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的交叉前沿创新研究。短短三年,通过积极打造学术引领、营造更宽松的文化环境,激发科研人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指导青年人才在“科研黄金期”间的飞速发展。目前,研究院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中青年国家科技领军人才梯队,托举一批杰出青年后备力量在化学生物学、纳米医学等与分子医学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全面展开科研探索。
相关阅读:上海交大诸葛群碧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2020年中国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