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交大文科再出发,求贤若渴觅英才

首届“致远”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人文社科专场)开幕式举行

2020年10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首届“致远”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人文社科专场)主论坛开幕式在闵行校区行政楼B楼418室举办,党委副书记顾锋,人力资源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文科建设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规划发展处等部门领导,以及人文社科领域的12个学院和线上、线下近300名青年学者参加了开幕式。此次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为全球各地文科青年人才搭建了平台,形成学术论坛交流的新模式。

1.jpg

顾锋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指出,百廿交大,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经过124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格局,学校正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学校将持续深化人才强校主战略,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才、聚才和用才。同时,将以“十四五”规划为起点,推动文科发展再提升、再加速,把握“双一流”建设契机,大力推进文科建设,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交大风格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学校始终对全球各地的英才俊杰敞开大门,未来将持续实施青年人才引育“六大计划”,不断完善各类支持措施,为青年人才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提供良好的发展阶梯和平台。交大将以求贤若渴的精神、爱才敬才的氛围,竭诚欢迎优秀青年学者加盟交大,为各个学科的发展贡献智慧,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坚力量。

2.jpg

人力资源处处长赵震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人才政策。他表示,交大是全国最早实施分类发展改革的高校、也是国内最早建立长聘体系的高校之一,在学校人才强校主战略的指引下,经过多年努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四梁八柱”已经形成,构建了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多维度人才发展通道。学校充分发挥各学院的主观能动性,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对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分别采取“按需设岗、精准引进”和“公开招聘、竞争入职”的引进模式,好中选优、优中选强。进一步强化青年人才引育力度,完善青年人才发展支撑体系,利用基础教育和医疗资源优势,营造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让青年人才能够在交大安心攀登学术高峰,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3.jpg

文科建设处副处长高延坤介绍了学校文科建设的相关情况。他从学校人文社科的建设发展情况、文科学术研究情况以及文科建设的政策支持三方面进行了介绍。过去五年,学校文科建设成果突出,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6个文科学科获评A档,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高校高峰学科等,引进的文科人才也在教书育人、纵向项目承担、学术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先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海洋战略、军民融合、城市治理、质量发展、创世神话、战争审判、大健康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建立一批新型智库平台,形成交大智库的研究优势与特色,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及学校层面,交大都将为青年学者提供一系列的培育机制和资金、环境、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4.jpg

5.jpg

论坛还邀请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程金华、外国语学院长聘教授尚必武作为学校引进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在开幕式进行了分享交流。两位教授分别以“社科发展趋势与青年学者的职业规划”和“点亮灯塔: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的学术追求与职业发展”为题,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职业生涯的发展介绍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并鼓励青年人才结合校院、学科和个人共同发展作出明确的职业发展的建议,给青年人才带来新思路、新启发。

6.jpg

上海交通大学首届“致远”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人文社科专场)旨在为海内外人文社科领域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本次开幕式后,8大分论坛也陆续召开,促进了人文学科交流与合作,为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助力人文学科“双一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才引进与开发中心
梅秋武
人力资源处
韩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