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传承英烈志 铸就中华魂”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烈士纪念日祭扫活动举行

别开生面的 “四史”学习教育思政课激励交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

秋风瑟瑟牵往事,情思切切祭英魂。2020年9月30日是第七个国家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传承英烈志 铸就中华魂”——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烈士纪念日祭扫活动在徐汇校区史霄雯、穆汉祥烈士墓前庄严举行。交大师生庄严肃穆,向以史霄雯、穆汉祥烈士为代表的积极献身于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真理探索传承的先辈们默哀致敬,共同追忆他们的光辉事迹和非凡人生,传承英烈精神。校党委副书记顾锋,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学校各有关单位负责人,烈士后辈,离休干部,工青妇代表,民主党派代表,以及来自各院系、部处的师生代表参加祭扫仪式。

01.jpg

DSC_0194.JPG

上海交大校史编委会秘书长毛杏云代表全体教师发言。她讲述了史霄雯、穆汉祥两位烈士在交大勤奋学习、追求真理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与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的光辉事迹。“我愿化为泥土, 让人们践踏着走向光明的前方”——穆汉祥烈士的这句临终誓言令在场师生深受感动。

02.jpg

随后,交大首部沉浸式校史情景剧《循声探秘·南洋·交大》片段首次在师生面前亮相。“我叫穆汉祥,天津穆庄人,1924年出生,1945年考入交大电讯管理系。”“我叫史霄雯,1926年出生,江苏常州人,1945年考入交大化学系……”伴随着两位专业话剧演员的娓娓道来,由演员扮演的史霄雯、穆汉祥两位烈士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师生身边,动情诉说自己面对国家民族危亡无悔牺牲的心路历程,用铿锵有力的话语,热情呼喊出他们对时代、对祖国、对人民的告白,给到场师生带来了深深震撼和感动。这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也激励着当代交大人“青春告白祖国”, 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将青春的激情燃烧在奉献民族复兴的伟大岁月。

03.jpg

04.jpg

本部《循声探秘·南洋·交大》沉浸式校史情景剧是一次深入挖掘并展示交大历史文化底蕴的全新尝试,旨在用身临其境的声效和音乐设计,结合现场实景表演,生动再现历史的印记,串联交大历史、人物、建筑、风物,以小见大地展现党和国家发展历程。涵盖徐汇校区十余个重要地标建筑的完整剧目也将在明年年初正式推出,将由交大师生参与演绎,打造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使师生在一次别出心裁的校史探秘之旅中深入理解交大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交大精神。

DSC_0247.JPG

烈士,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灵魂。顾锋在致辞中指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全体交大人的必修课,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不忘记先烈的民族,一个敢于表达真实情感的国家,必然更有希望,也更能赢得尊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缅怀革命英烈,号召我们传承英烈精神。他强调,“传承英烈志,铸就中华魂”是交大人应扛起的使命担当,并号召全体交大人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理想信念的坚守者,让红色文化的火种,撑起心中的信仰,凝聚奋斗的灵魂。

05.jpg

师生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烈士纪念碑深深鞠躬致敬,并向史霄雯、穆汉祥、杨大雄烈士敬献鲜花。朵朵黄花,象征着革命先烈高洁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也表达着交大人对先辈们的深切追思和崇高敬仰。

06.jpg

07.jpg

在活动现场,曾珍藏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的十余件交大烈士珍档也首次展出,包括穆汉祥创办的《民众报》、史霄雯烈士化学实验报告和日记、杨大雄烈士在战场上穿过的军大衣、陈虞钦烈士之父陈晏棠致交大的一封信……一件件珍贵档案,展现着一位位交大英烈闪耀的爱国理想和不朽的奋斗青春,唤醒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跟随交大党史校史研究室胡端老师的讲解,大家仿佛回到了那段民族危亡的岁月,在历史的片段中感受到交大英烈先辈们的理想之光、信仰之光,并从中汲取了永葆生机、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08.jpg

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爱国奋斗传统、英雄辈出的高等学府,在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曾涌现出一批批心怀正义真理的交大英雄,他们始终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挽救国家危亡,谋求人民幸福,舍小我成大我,谱写出了一曲曲不朽的“爱国奋斗之歌”。盛世更思英烈,祭奠不只在于缅怀,更在于继承。通过此次祭扫活动,通过这堂别开生面的“四史”学习教育思政课,交大青年学子表示,将抚今追昔,饮水思源,铭记先烈功绩,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志向,勇担时代使命,为交大发展、为国家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相关阅读:上海交大在龙华烈士陵园举行烈士纪念日祭扫活动,让红色基因与英烈精神交相辉映

纪晓恬
杜欣 梅秋武 陈征
文明办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