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7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共有7项第一完成单位成果获得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是谭家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是贾金锋和师咏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是过敏意,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分别是陈代杰、张陈平和方秉华。

获奖名单.jpg

微信图片_20200110123416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110123420_副本.jpg

2019年度我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简介:

1、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该项目由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谭家华教授等完成,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我国疏浚需求巨大,挖泥船曾长期依赖于进口,谭家华领衔项目组共设计大型绞吸挖泥船60余艘,年挖泥量超过10亿立方米,年产值超过百亿人民币。这批绞吸挖泥船已成为我国疏浚行业的主力军,在一带一路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航道疏浚等工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多项世界纪录,创造了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国家战略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2、拓扑量子材料制备与量子特性的实验研究

该项目由物理与天文学院贾金锋教授等完成,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该项目提出了利用超导近邻效应实现二维拓扑超导体的实验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制备出具有原子级平整界面的三维拓扑绝缘体/超导体异质结,证明了该体系为二维拓扑超导体,观察到了马约拉纳零能模存在的确凿证据,后被国际上很多研究组重复并进一步证实。为探索拓扑量子计算等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首次制备出锡烯薄膜,开启了锡烯实验研究大门。该工作在国际引起了极大的学术反响,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3、基于连锁不平衡及长单倍型分析的精神疾病关键基因精细定位研究

该项目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Bio-X研究院师咏勇教授等完成,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复杂性状分子遗传学领域的难点和瓶颈,创新了基因组大数据的连锁不平衡分析、长单倍型分析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在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取得突破。项目成果为精神疾病的精准诊疗奠定基础、为复杂疾病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8篇代表性论文发表于分子遗传学领域的一流期刊,SCI他引1804次,其中单篇最高他引1350次,并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具有较高的科学创新性和应用前景。

4、面向突变型峰值服务的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

该项目由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过敏意教授等完成,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该项目属于计算机软件领域,主要研究构建强实时、高吞吐、快扩展、高鲁棒云计算系统的难题。发明了突变峰值用户请求快速处理技术、基于存储阵列优化的数据高可靠高吞吐技术、基于容器和混合部署的高效资源整合技术、基于内存数据分析的服务质量保证技术。项目成果应用于行业领先的30余家企事业单位,实现了对云计算基础软件国外产品的替代,有效推动了核心软件的国产化。

5、依替米星和庆大霉素联产的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该项目由药学院陈代杰教授等完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属生物医药领域的微生物药物技术。首次提出“抗生素共线联产”思想,并以庆大霉素C1a为纽带,与我国创新药物依替米星和庆大霉素进行联产工艺创新。建立了多参数联动控制的精准补料工艺、高纯度C1a和主动调配的纯化工艺;及创新了依替米星合成和纯化工艺、突破了依替米星质量分析控制关键技术,建立的新方法被2015版药典收载。项目的实施,大幅提升了产品的收率和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三废的排放。

6、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该项目由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陈平教授等完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颌骨缺损功能性重建这一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世界性难题,通过20余年的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建立了完整的颌骨功能重建技术体系,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项目组首创“四段式”下颌骨重建策略,解决了大型失位性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临床难题;首创血管化腓骨增宽牵引种植技术,开创性地将显微外科、牵引成骨与牙种植技术融为一体,实现了颌骨重建从“形态修复”到“功能重建”的重大突破,通过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培训基地、国家级学习班、国际和国内会议等进行技术推广和专业人才培养,使逾万例病人获益,确立了我国在颌骨重建领域的引领地位,使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7、《急诊室故事》医学科普纪录片

该项目由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方秉华教授等完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下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两大话题:一个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实现关口前移,提高大众防病治病的意识;另一个是医患矛盾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医患双方都对对方有不完整的认识和不实际的要求,导致冲突产生。《急诊室故事》以纪实的手法,很好诠释了这两个问题。节目全景展现了真实的医院和医疗过程,乃至许多我们平时不重视的医疗救护常规,诸如如何叫救护车,什么病才应该看急诊等等,从医疗保健、求医问药、医患互信的各个角度做了一次很好的科普。加之电视与网络数以亿计的观众,和非说教的故事性的交流方式,创造了科普到达率的一个高峰。与传统科普相比,是新媒体时代一次医学科普的革命性创新与突破。

李恩璞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付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