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大学子再创佳绩:连续九年斩获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
8月10日,首钢京唐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华北理工大学落下帷幕。上海交通大学再次斩获佳绩,获得了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交大学子连续9年获得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本届大赛共有393所高校报名参赛,参赛作品4102件。经专家网评及组织会评,669件作品被评为大赛三等奖。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2所高校的199件作品进入为期三天的决赛。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张宸团队在王丽伟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氨在不同吸附剂中的吸附与解吸能力不同这一特性,利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冷量和热量,设计了一种再吸附储能式空调系统,充分利用了夜间的市政电力,有效地在电动汽车上完成了储能的目的,避免了电能在充入车载电池后再被空调系统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能量转换和机械消耗产生的浪费,减少了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电量在空调系统上的消耗,实现了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零能耗”。同时,该系统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冬季制热能耗大幅降低,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潜力,有助于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凭借该项目,张宸团队荣获本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赛的特等奖。
张琪松团队在王如竹老师的指导下,基于吸附除湿和辐射制冷两个方案,综合考虑温室在不同季节、时段的调控需求,克服了现有调控技术对能源、水资源的高消耗难题,将除湿与取水两大功能一体化,将温室内的蒸腾水分循环利用,有效调控温室内温湿度至各种作物的适宜生长范围,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有望进一步发展应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有裨益。
贾雪娇团队在翟晓强老师的指导下,提出了空调用高效梯级相变蓄冷器的设计方案,设计了三维空间对称分布的中空管状针肋,提高了封装体换热均匀性和相变材料利用率。同时,提出了蓄冷器最密堆积方案,节约了填充床空间体积和制造排放量。应用梯级蓄冷,提高了填充床蓄冷速率和冷量利用率。两个项目均获得本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赛一等奖。
本届节能减排大赛上海交通大学校内选拔赛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由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牵头,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吸引来自机械动力、船建、化学化工、中英低碳等院系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在校内评审阶段,邀请了吴静怡教授、王如竹教授、王丽伟教授、赵长颖教授、翟晓强教授、陈自强副教授等专家学者选拔、评审、指导与完善作品,通过近4个月共7次校内答辩,共推选15件作品代表交大进入全国决赛。积极备战决赛过程中,邀请专家教授针对决赛作品进行4轮模拟答辩、并不断提出完善意见。在全国决赛的舞台上,上海交大学子的科创作品,彰显交大风采,为我校再添荣光。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系全国高校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科创竞赛之一。该竞赛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据悉,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将于2020年由重庆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