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项目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德城市生态发展合作研讨会举办

6月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项目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德城市生态发展合作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该项目中心将落户杨浦区,是继上海交大与弗劳恩霍夫智能制造项目中心成立之后,弗劳恩霍夫与交大共建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平台。

弗劳恩霍夫国际合作交流局局长 Thomas Dickert,弗劳恩霍夫国际合作交流局总工及中国地区合作业务负责人Christoph Mitterer,弗劳恩霍夫建设创新联盟主席Thomas Kirmayr,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席代表Lucie Merkle博士,上海市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丁欢欢,杨浦区科委副主任马庆,杨浦区发改委副主任邵晓燕,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悦,以及弗劳恩霍夫协会相关成员、杨浦区人民政府主要代表等嘉宾与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文科建设处副处长解志韬、科研院国际合作交流办副主任许妍、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录法、设计学院副院长车生泉,以及部分师生代表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方曦主持。

1.jpg

奚立峰代表上海交通大学致辞,表达了对城市生态发展项目中心的殷切期望,期待通过弗劳恩霍夫、杨浦区、上海交大三方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共建城市生态发展领域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城市生态发展的关键问题,立足上海、放眼世界,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19fb7e188e5493e6d994bf383241c4a.png

Lucie Merkle对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项目中心的建成表示衷心祝贺,同时展望了中德合作的美好未来,指出此次弗劳恩霍夫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成功签约,开启了中德城市生态发展领域合作研究的新篇章。

3.jpg

Thomas Dickert发表致辞,表示弗劳恩霍夫与交大在城市生态发展领域的深入合作,一定能够做出斐然的业绩,造福社会。

4.jpg

丁欢欢发表讲话,他期待通过中德的密切合作,将世界领先的绿色建筑技术、健康环境控制技术、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率先在杨浦区推广应用,推动杨浦区相关产业的升级迭代;同时构建健康的人居环境,真正惠及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5.jpg

6.jpg

马庆、车生泉分别代表上海市杨浦区科委、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签署上海交通大学与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项目中心”合作备忘录;Thomas Kirmayr、车生泉分别代表弗劳恩霍夫协会、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签署“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项目中心”合作协议。

7.jpg

接下来的中德城市生态发展合作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项目中心德方执行主任李宏博士主持,研讨会主要围绕健康建筑环境、可持续智慧城市建设、及中德城市发展合作领域等主题展开,通过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实现可持续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222.jpeg

作为项目中心的中方主任,车生泉介绍了项目中心的发展规划。对项目中心的主要目标、研究领域和主要合作方向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各方将围绕生态环境、城市治理、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领域,依托杨浦区、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建筑创新产业的优质资源,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发挥作为全国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域示范基地和高校示范基地的承载辐射作用,服务于上海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9.jpg

Thomas Kirmayr就“可持续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报告,他提出现代建筑产业已经发生巨大变革,不仅对可持续、生态节能有着越来越高的标准,而且在智能化、数字化建筑设计、管理与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业4.0的浪潮中,建筑行业也必将向预制化、模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10.jpg

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教授连之伟以“健康建筑环境发展与思考”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他提出城市的生态发展离不开建筑、社区等健康、宜人环境的营造,而这一切均需要“以人为本”。他以温度为例阐述温度突变对人体健康与舒适带来的影响,进而为建筑与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在交流讨论环节,弗劳恩霍夫国际合作交流局总工及中国地区合作业务负责人Christoph Mitterer、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录法、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孙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张健、副教授张会波等,就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和形态、仿真模拟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12.jpg

中德合作已在海绵城市效能智能化评估与可持续管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湿生植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合作成果,并在逐渐地推广利用。今后,项目中心在推进科学前沿研究的同时,将致力于将相关技术转移、转化并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中德在城市生态发展领域的全面合作交流,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科技成果与技术共享,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周一帆
邬根宝 高艳华
设计学院
蔡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