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前沿科学中心和集成攻关大平台校内论证会

为加快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学校在化学、信息等领域,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发挥学科群优势,汇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启动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在海洋领域围绕若干关键领域,以突破解决重大问题为目标,持续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实现技术突破,支撑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启动建设集成攻关大平台。3月8日下午,上海交大在北京召开“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半导体异质集成前沿科学中心”和“深海重载作业装备集成攻关大平台”的校内论证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佟振合、程津培、冯守华、柴之芳、韩布兴、冯小明、郝跃、刘云圻、李玉良、刘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朱英富、杨德森、李家彪、李华军,以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创新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航天772所、中船重工714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江南造船有限公司、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海军装备研究院舰船所等单位的共30位论证专家,教育部科技司副巡视员高润生、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处长李渝红,干部刘法磊、杨文辉,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院士,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丁奎岭院士,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军发院士,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了论证会,会议由毛军发主持。

01.jpg

3.jpg

2.jpg

林忠钦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在教育部启动高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以及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集成攻关大平台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实施并结合“双一流”建设规划,启动了在化学、信息、海洋等方面建设“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半导体异质集成前沿科学中心”和“深海重载作业装备集成攻关大平台”计划,并表示将在专项经费、物理空间、人员评聘等方面提供特殊政策和支持,努力在各位专家及领导的帮助下将前沿科学中心与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成为本领域的国际高地。高润生介绍了教育部实施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建设前沿科学中心与集成攻关大平台的背景、设想和工作思路。

02.jpg

丁奎岭向专家组汇报了“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方案。他指出,前沿科学中心以变革性小分子、大分子、超分子为研究主线,聚焦药物分子的创制、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细胞机器人的组装和功能等领域,牵头承担我国生命、药物和材料领域的重大研究任务,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会专家审阅了方案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致认为上海交通大学有望在分子科学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模式上实现突破,前沿科学中心的建立对引领国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jpg

毛军发汇报了“半导体异质集成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方案。半导体异质集成特别是在射频异质电路、硅基光电子混合集成、微波光子混合集成、柔性电子等领域已形成了独特的研究特色,目前正处在前沿科学突破的重大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前瞻性科学问题突破的重要节点。专家组认为上海交通大学筹备的前沿科学中心有利于引领半导体集成的原始创新,具有前瞻科学战略意义,符合“珠峰计划”及“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宗旨。

6.jpg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杨建民教授汇报了“深海重载作业装备集成攻关大平台”的建设方案。该集成攻关大平台旨在聚焦海底资源开发利用全链条,突破水下探测、海底开发、深水集输等方向的基础理论,攻关关键技术,开发核心系统,实现产业化示范应用,建成海底资源开发技术与系统全球研发中心。专家组认为上海交通大学在“深海重载作业装备”领域具有长期的工作基础与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并对进一步完善方案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前沿科学中心与集成攻关大平台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根据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大力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努力在一流团队建设、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等方面做出创新性、多元化的成果,从而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

谭华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付符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