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校长谢绳武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谢 绳 武
2006年9月11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新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迎接来自海内外和全国各地的9000名交大新同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马德秀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对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的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她的前身一部分是创建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另一部分是1952年由原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同德医学院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交大从建立到发展,始终和中华民族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学校在创立之初,就坚持以服务国家工业化、造福人民、“求实学,务实业”、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经交大人不懈努力,在19世纪30年代,交通大学就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此后,学校经历了抗战时期的重庆办学,解放前夕的民主革命,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50年代中期学校西迁和上海西安两地办学,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全体交大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交通大学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改革,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充分肯定。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学校一直都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几所大学之一。近年来,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发展非常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类学术指标在全国高校的排名持续上升,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通过传统学科的调整,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特别是2005年7月原上海交通大学和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强强合并成立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原上海农学院的并入,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以一流的理科为基础,以强大的工科、生命医学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干,经济学、法学、农学和人文学科入主流、有特色”的学科框架,初步完成了由理工科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学校现有22个全国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2003年教育部主持开展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5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一位。目前,我校有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973”首席科学家,44名长江特聘教授,36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去年,学校科研经费达12亿元,居全国高校第三名;EI论文1641篇,居全国高校第二名;SCI论文1342篇,居全国高校第四名;发明专利1003项,已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
今年恰逢交大建校110周年,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二十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医务工作者。遍布海内外的交大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用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回报母校,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学们,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你们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为了培养新一代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学校确立了“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理念,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完成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我们的学生频繁地出现在各类国际大赛舞台上,摘金夺银,大显身手。我校学生在2002年、2005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两次获得全球总冠军。此外,我校学生分别在第四届、第七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中获亚军。在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团体总分名列全国高校第一,第四次捧得校长杯。我校的学生管乐团也相继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荷兰、瑞士音乐节管乐比赛金奖第一名。他们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充分显示了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着一大批先进典型,如自愿参军的江丽同学;自愿赴西部支教的钱英同学;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思源湖搭救落水儿童的黄莺和刘兴华同学;勇救落水妇女的贺小虎同学;还有作为水手参加“哥德堡”号越洋航行三个月的朱慧芳同学,等等。他们都是交大的骄傲,为我们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同样为我们树起了榜样的还有交大许许多多默默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教师们。在前天举行的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上,我校孙麒麟、乐经良两位老师获得了国家教学名师的称号。他们中,还有全国师德标兵俞勇、我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张绍谦等老师。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和同学让我们对学校人才培养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老师们、同学们:今年,学校共招收新生9154名,其中本科生新生4224名,研究生新生4730名(其中博士新生1201名、硕士新生3529名),留学生200名。据统计,近三年我校本科生入学平均分数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四名。今年更是一个丰收年,我们在北京、辽宁、山东、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18个省市的录取分数线都在全国前三名。今年,我们还迎来了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薛鹏博同学,还有15位在奥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今年的研究生生源一样很好,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率为4.4:1,博士研究生录取比例为3.2:1。今天,在座近9000名来自各中学、各大学的优秀学子来到交大,开始新的征程,也为历史悠久而又生机勃勃的交大校园注入了新鲜的力量。作为你们的师长,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在你们即将开始新的大学生活之前,我想对新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胸怀大志。江泽民学长在今年110周年校庆前夕回母校时为母校题词“思源致远”,并且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要珍惜进入交大学习的机会,“决不能满足于将来能够为自己求得一个比较好的职务、职业或者工作,而是要有为国为民、立志成为国家栋梁的远大理想和志向”。作为交大的学生,一定要胸怀远大志向,“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将自身的学业和理想、成才和进步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要勤奋务实。同学们,考入交大是你们勤奋努力的结果。从进入交大的第一天起,你们的命运已经和交大的历史、交大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交大人的精神品格是“努力拼搏、求真务实、敢为人先、与日俱进”。你们虽然是曾经的佼佼者,但是成绩只代表过去,在这里,你们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希望你们在紧张的大学生活中不但保持过去的勤奋精神,更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不急于求成,戒骄戒躁,秉持交大人严谨求实的学风、脚踏实地的作风,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学业突出的栋梁之材。
第三、要勇于创新。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交大的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电机、内燃机,第一台中文打字机、国产第一艘核潜艇,国产第一枚火箭,国内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等等。你们是交大未来的希望,也是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础,还要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大学教给你们的不单单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你们要珍惜学校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地提高全面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勇于创新,不怕失败,把自己培养成真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同学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交大人的精神品格,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为早日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身体健康、思想进步、学业有成,在不久的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你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