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钱学森的科学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
斯人已去 风范长存。谨以此文,沉痛悼念尊敬的钱学森学长。
钱学森不仅拥有一个广阔无垠的科学世界,而且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还拥有一个曲径通幽的哲学世界。钱学森毕其一生的精力,在科学世界里纵横驰骋,在艺术世界里尽情遨游,在哲学世界里苦苦冥思。并将科学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合而为一,实现了这三个世界的完美结合。
钱学森的科学世界
钱学森从小就怀有“科学报国”的远大理想,立志在科学王国里摘取“绝顶上的灵芝”和“冰山上的雪莲”。为此,他奋斗终生、殚精竭虑。在长达70多年丰富多彩的科学生涯中,钱学森建立了许多科学丰碑。除了在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方面所做出的纵所周知的开创性贡献,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物理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同样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独特贡献。作为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科学世界广袤无垠、博大精深,既包含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方方面面,也深入到客观世界的“五观”层次。
钱学森的科学世界是一个涵盖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科学世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钱老从系统思想出发,根据目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现有成果,对人类知识宝库按照不同学科领域进行科学划分的创造性认识。这一体系从横向上看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文艺理论等十一个科学技术部门。从纵向上看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最下面的层次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十一个大部门;中间通过十一架“桥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十一大科学技术部门连在一起。其中每一个科学技术部门又按照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比较间接地联系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原则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文艺理论的层次略有不同)。与十一大科学技术部门相对应,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是:自然辩证法、唯物史观、数学哲学、系统论、人天观、认识论、军事哲学、人学、地理哲学、建筑哲学、美学等。钱学森的科学世界不仅涉及横向上的十一个科学大部门,也涉及暂时还不能进入钱学森这个科学体系的大量经验性知识,以及所有这些科学知识最后提炼上升到哲学层次的理论。此外,钱学森的科学世界还深入到纵向上的各个层次结构,从各层次结构上对相关问题展开系统论述。
图一: 钱学森绘制的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图表
钱学森的科学世界是一个深入到世界“五观”结构层次的科学世界。现代人类对客观世界结构层次的认识已经深入到渺观、微观、宏观、宇观和胀观五个层次,钱学森将这五个层次的客观世界统称为“五观世界”。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层次的认识,也就是关于客观世界本质、客观世界本原的认识。从渺观到胀观这“五观”分别有各自所代表的认识世界结构层次的物理尺度(分别是10-36米、10-17米、102米、1021米和1040米),并且有各自适应的客观世界范围(分别是“希格斯场”、基本粒子、山川物体、银河星系、宇宙)和相应的指导理论(分别是超弦理论、量子力学、牛顿力学、广义相对论)。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进一步深入,这五个层次也将被拓展为更多的层次。钱学森深入到这世界结构的“五观”层次,在渺观、微观、宏观、宇观和胀观的科学世界里不断思考、上下求索,探寻客观世界的本质。
图二:钱学森绘制的关于客观世界层次的图表
钱学森的艺术世界
从小时候父亲送他去学习绘画和音乐到大学期间参加学校铜管乐队,从西子湖畔作画到波士顿歌剧院赏乐,从写作《音乐和音乐的内容》到对艺术的切身感悟,从与歌唱家蒋英喜结良缘到科学和艺术相结合,钱学森用精彩的人生历程为我们绘就了一个晶莹剔透、灵动飘逸而又幽深高远的艺术世界。
钱学森的艺术世界内蕴着对艺术的深切感悟,既自成一体,又与科学世界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特征。科学和艺术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丰富着钱学森的艺术世界。1991年,钱老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在授奖仪式上,钱老说,“蒋英(钱老夫人,笔者注)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 1999年7月10日,钱学森在中央音乐学院庆祝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大会上也表示,“蒋英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这实际上是文艺对科学思维的启迪和开拓!在我对这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 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前往医院看望钱学森时,钱老再次表达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深刻体会。“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 钱老在谈到自然科学问题时,时常联系到文学艺术问题,从艺术家大跨度的形象思维得到借鉴。比如“我觉得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因此我提倡搞科学的人不要死心眼儿,要懂点艺术,它可以防止科学家犯机械唯物论。”“你们搞艺术的人需要灵感,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来的。”
钱学森的艺术世界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影响和作用着科学世界。钱学森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将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同时,他又借鉴哲学家熊十力教授把人类智慧分为“性智”“量智”的观点,认为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等10大科学技术部门的知识是性智、量智的结合,但主要表现为“量智”;而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以及各种文艺实践活动,也是两者的结合,但主要表现为“性智”。“量智”是侧重对事物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去探索其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性智”是侧重对事物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的、形象的感受上,从事物的“质”上入手去探索其本质和规律的学问。“量智”、“性智”是相通的。从思维方式来看,“量智”主要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但侧重于逻辑思维方式,大多用于科学研究与实验;“性智”固然也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但侧重于形象思维方式,大多用于艺术创造与艺术活动;二者都离不开灵感思维的作用。对此,钱学森有过精辟的分析:“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和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而它们也离不开灵感思维的启发。“灵感思维是人们在生活中真有的,我自己就有过多次,解决了研究中遇到的难题。这都是半梦半醒时发生的。现在我想:这是在正常清醒情况下,头脑中框框太多,阻碍大跨度的思维,所以要在半梦半醒中突破障碍,见到事例。”
钱学森的哲学世界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钱学森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科学研究工作,故能横跨不同科学技术部门,纵领多个层次结构,深入“五观”世界领域,纵横捭阖,收发自如,进而构筑了他独具特色的哲学世界。而贯穿于其间和内化于钱学森生命体验本身的,则是钱学森的哲学之悟、辩证之思、实践之行和系统之法。
钱学森一直坚持学习哲学和接受哲学的熏陶,他不仅阅读过经典的马列著作,也读过黑格尔、普列汉洛夫、布哈林等哲学家的著作,还从中国古代的儒、墨、道、法、佛等哲学思想中吸取精华。钱学森对哲学感悟颇深,曾撰有哲学论文近40篇。他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也是人的一切实际的概括,必须用来指导指导科学研究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理论武器。而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又必然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如,钱学森说:“所有的科学技术工作,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工程技术,不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指导,或者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对于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是危险的。我们一方面必须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要发展的,它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积累而发展。发展了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又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在任何时候都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指导的意义。这就是理论和实践辩证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钱学森提出了独具理论特色和创新意义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体系的最高层次就是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钱学森,也毫不例外地拳拳服膺于此,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晚年,钱学森曾这样总结道,“我自己回顾,我一生工作的中心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他强调,“在技术科学的研究中,我们把理论和实际要灵活地结合,不能刻板行事。我想这个灵活地理论与实际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髓了。” 他还在书信中,用科学实例说明毛泽东《实践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即客观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他说:“人以前只认识到原子,以为这就到头了。但后来才知道这也是唯象科学,还要深入下去,找原子的结构,到了基本粒子。可是现在物理学又要追问基本粒子的结构。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每上一层次的科学就是更深一层次的唯象科学。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
钱学森深谙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并以此为作为思考问题的思想武器。比如在思考上世纪80-90年代理论物理学中的前沿学科——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混沌与有序问题时,钱学森就认为这都是辩证统一的。他说这些前沿科学“本来是从物理学、力学的研究得到的,即从自然科学认识到的。可一旦上升到自然辩证法这架桥梁,而且过桥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殿堂,就成为指导其他部门的理论了。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混乱现象,其实就是市场中的‘混沌’,即市场的活跃,是大好事。因为它引出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合理资源配给,是有序,即健康发展。”
另外,用系统思想贯穿科学研究亦为坚持和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实例。系统思想着重考虑的是研究一个系统的内部结构,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互动的发展关系,以及系统和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强调的是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钱学森的系统思想就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钱学森花费巨大精力并颇为看重的研究成果——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以及一直倡导的系统工程思想等,都集中体现了系统思想的真旨。钱学森说:“我们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是建筑在《实践论》基础上的,现在要说,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工作过程是以《矛盾论》为指导思想的。”
集大成,得智慧。钱学森集科学、艺术、哲学之“大成”于一身,并将三者融会贯通,用科学之精神、艺术之性情和哲学之思辨描绘了他特色显著、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人生世界。科学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的相互融合和共同作用,也是钱学森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大师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