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一行视察上海交大洱海研究基地

  11月5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云南省副省长高峰、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何金平,大理州州长何华等一行视察上海交通大学洱海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介绍研究基地情况,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介绍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洱海项目。

  鲁昕副部长在视察并听取汇报后,对上海交通大学为洱海保护和治理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她指出,上海交大在洱海保护和治理中做出的成绩是“美丽中国”的直接展现。上海交大把实验室建在科研第一线、建在国家社会需求的第一线,将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直接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为地方服务,这种做法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高峰副省长表示,上海交大的研究基地对于洱海是“小基地,大贡献”,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实现“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目标。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牵头组织单位,联合相关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共同致力于洱海项目。经过不懈努力,“十一五”期间,项目通过开展全流域的污染源及生态系统调查,分析了洱海流域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特征,开发了适宜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治理的整装成套技术,建设了示范工程,实现了北部罗时江小流域综合示范区的水质与水生态的改善,形成了“湖体保育,湖湾调控,滨岸修复,清水入湖,陆域控源,绿色流域”的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治理策略。在项目核心示范区内,入湖河流罗时江河口水质指标总氮和总磷分别从原来的Ⅴ类和劣Ⅴ类改善到Ⅲ类和Ⅳ类水平,受纳湖湾沙坪湾水生植被覆盖率超过80%,水体透明度终年达到2米以上,实现了“清水入湖”与“清澈见底”的水生态环境与景观综合效果。项目所取得的治理技术与管理成果等对洱海流域、云南省以及我国类似湖泊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上海交通大学水专项洱海研究基地中,有多名老师与研究生长期在此工作,以洱海保护研究为基础,培养并毕业了15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

  同日,上海交通大学还分别出席了由教育部召开的滇西边境山区扶贫经验交流会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口帮扶大理学院学科建设座谈会,并做交流发言。学校还与大理学院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

  校办、科研院、地方合作办、环境学院、药学院,上海交大在滇挂职干部,上海交通大学云南校友会等参加相关活动。

 

杜欣
杜欣
s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