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HDTV项目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近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波大学选送的产学研合作案例榜上有名。这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继在2006年公布十大优秀案例并出版《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经典案例集》后,时隔两年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又一次总结。

  据悉,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对高校产学研工作的摸底调查中,各高校共上报合作线索1000余个,经过专家审核,从中挑选出了150所高校推荐的190余个优秀案例,这些案例涉及高校与地方及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联合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系统地展现了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十大优秀案例以及其他高校推荐的优秀案例都将收录在《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已由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我校材料学院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中心、焊接研究所产学合作案例入选汇编。

相关链接:

上海交大、上海高清数字电视产学研合作介绍

  从1993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启动数字电视原创技术研发到2008年中央电视台正式采用国标交大技术开播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综合频道,上海交大、上海高清作为中国数字电视领域的骨干队伍全程参与了中国数字电视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并走出一条产学研成功结合的道路。纵观过去15年的数字电视起步及发展历程,上海交大、上海高清的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总体攻关阶段(1994-2000)。上海交通大学在“八五”期间开始了数字电视的基础研究,是国家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骨干力量和研发基地,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电视核心技术研究开发的队伍之一,曾参与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代、第二代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系统,并成功地实施建国五十周年庆典活动的HDTV直播。

  第二阶段:标准化阶段(2000-2006)。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及其所属的上海高清开始参与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制定的工作。经过刻苦攻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清成功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单载波的“高级数字地面广播(ADTB-T)技术”,解决了单载波高速移动接收和单频组网的世界性技术难题。2004至2006年,上海高清作为应用推广及产业化组织的平台,围绕国家标准研制,实现了核心算法的芯片实现,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及业务试验,不断改善了国标技术体系的系统性能。2006年8月30日,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GB20600-2006(以下简称国标)颁布,ADTB-T技术成为国标重要基础、为国标方案的最终确立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标准在多项核心技术方面达到并超越了欧、日、美同类国际先进技术的水平。

  第三阶段:产业化阶段(2007-)。国标颁布并强制性实施之后,上海高清等企业先后推出了多款高性能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核心解调芯片,并推动国内外上百家整机、机顶盒、发射机及测试设备厂家推出了各类国标设备,率先打通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晰度地面数字电视产业链。200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采用国标单载波技术开通了央视高清综合频道,2008年7月31日之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青岛、秦皇岛和广州、深圳共8个城市实现了央视高清综合频道的无线落地。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在北京召开,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9月6日至9月17日,圆满完成第29届北京奥运会和第13届北京残奥会高清转播的工作。

  十年磨一剑,从1999年的国庆五十周年首次采用自主系统进行地面试验转播,到2008年在奥运会上全面采用国标技术转播,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迈出了一大步。这次央视奥运高清的转播是我国广播电视及消费电子产业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足迹,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广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阶段,对于拉动我国高清晰度数字平板显示电视产业、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的实施及产业化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研院
0
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