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5位校友入选上海解放60年60位杰出人物

  为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写的人——城市魂英雄谱》一书近日隆重出版。书中收录了上海解放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60位和英模群体2个。我校有5位校友入选其中,他们是爱国侨领董寅初,中国整复外科之父张涤生,船的传人杨槱,“三国”院士陈竺,地铁之兵刘建航。

  这60位英雄人物,是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集中展示,经过250万余人次上网点击投票和专家评审产生的。他们为上海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城市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事迹和风采必将被人们深深铭记。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在书的序言中指出:这些为上海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引领城市精神的“大写的人”,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激励上海人民发扬光荣传统、牢记历史使命、保持昂扬斗志、为上海实现新崛起再创新业绩的精神力量。

  我校入选的5位校友是上海的骄傲,也是交通大学的骄傲。让我们重温他们的事迹,感受他们传递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他们为榜样,饮水思源,爱岗敬业,为祖国的强盛、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侨领——董寅初(1915-2009)

  著名爱国侨领,致公党中央名誉主席。安徽合肥人。193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9年旅居印度尼西亚。1947年回上海定居,任印尼建源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公私合营外贸总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市侨联副主席、主席,致公党上海市委主任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代主席、主席等。199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多党合作以及两岸统一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格言:数千年来所形成的民族情、文化根,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断的。

  中国整复外科之父——张涤生(1916-)

  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及颅面外科专家。江苏无锡人。现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创立和发展了中国淋巴医学,建立了肢体淋巴水肿的模型和观察指标。创建了中国的颅面外科。在器官再造方面作为显微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整复外科,突破了传统“整形外科”的范畴,形成了以外形修复与功能恢复有机统一“整复外科”新概念。

  格言:医生付出的应该永远是爱心和责任心。

  船的传人——杨槱(1917-)

  著名船舶工程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江苏句容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主持设计“瀛州号”巡逻艇、15000吨自卸运煤船、5000吨近洋干货船、15000吨经济型远洋干货船等多型船舶,首先发起研制海洋货船设计计算机集成系统。他是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船舶技术经济论证及船舶运输系统分析等船舶设计新学科的开拓者,也是我国船史研究学科的奠基者,为我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格言: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院士——陈竺(1953-)

  分子生物学家。籍贯江苏镇江。现任中国卫生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医学科学院、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学院、欧洲科学院和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和英国医学科学院荣誉院士,德国马普学会分子遗传研究所外籍会员。在人类白血病的研究中,对阐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肿瘤的选择性分化、凋亡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格言:真正的创新需要有自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勇气。

  地铁之“兵”——刘建航(1929-)

  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河北深泽人。现任申通地铁集团高级顾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创建了深基坑施工的“时空效应”理论,撰写了第一本深基坑工程技术专著《基坑工程手册》和我国第一本盾构隧道专著《盾构法隧道》。他开拓的盾构法、沉管法、连续沉井法施工技术,研发的直径6.2M地铁隧道管片、在城区盾构施工的掘进技术和地下深基坑明挖法、逆筑法、盾构穿越建筑群等新技术,在地铁业界被广泛应用。

  格言:找到并解决问题,个中的快乐简直无法言喻!

张文清
0
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