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学者笔谈]陈德智:孙子兵法与管理

    [编者按] 继2011年上半年推出“身边的感动”系列报道受到广泛好评后,从2011年10月起,我们推出了新栏目“学者笔谈”。本栏目将陆续推出一批我校有影响的学者,重点展示他们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观点和见解、思路和做法及理论和实践,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激荡人文情怀,回归学术本位,浓郁学术气象,全面提升交大学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涵盖管理学科的诸多领域。

  ■ 《孙子兵法》从战争的宏观分析入手、到竞争分析、资源与能力的比对分析、力求达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分析目的,建立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战略目标的总体战略规划、各种战况下的作战模式、以最小代价及以弱胜强的基本策略。 

  ■ 《孙子兵法》堪称管理学研究与发展的理论基石,称《孙子兵法》为经营管理学大全亦非夸张。

  《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兵书,为春秋时期(距今已2500多年)的中国军事战略家——兵圣孙武所著;《孙子兵法》13篇,约6000字,内容博大精深,既有对战争规律的透彻阐述,又有军事方面的宏韬大略。

  把孙子的思想应用到商贸与管理等领域,早已广泛而深入,有关著作和文章可谓汗牛充栋。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白圭等曾把兵法用在商业活动并取得非常卓越的成就;白圭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足以证明,中国古代大企业家曾熟读《孙子兵法》,并用于商业管理实践而获得丰硕成果。两千多年来,许多军政要员把《孙子兵法》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企业管理者把它作为经营指南。《孙子兵法》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涵盖管理学科的诸多领域。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

  《孙子兵法》从战争的宏观分析入手、到竞争分析、资源与能力的比对分析、力求达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分析目的,建立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战略目标的总体战略规划、各种战况下的作战模式、以最小代价及以弱胜强的基本策略。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关系到国家及民族生死存亡之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故经之以五事(道、天、地、将、法),校之以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而索其情。”“经五事”是从宏观层面上进行粗略的比较分析,“校七计”是在“经五事”之后的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竞争双方的资源能力(度、量、数)进行比较分析。经过“五事”、“七计”和“度、量、数”的分析后,进行综合分析即“索其情”,力求达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分析目的。整个分析过程,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战争涉及国家生死存亡,因此,孙子主张“慎战”。孙子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战争符合国家长远利益就发动,不符合国家长远利益就不发动或立即停止。孙子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全胜”的战略目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实现战略目标,孙子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总体战略原则,即,无论战与不战、攻与守、进与退,都要时刻把握主动权。

  战争在在发动前,需要对战略方案进行实施评估并做出战略选择。孙子提出“五胜”模型:“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作为战争胜负的预测分析、作战方案评估与战略选择等。在战略实施上,孙子提出“蓄形”、“造势”与“任势”、“以镒称铢”、“以迂为直”、“以正合、以奇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整套策略。

  《孙子兵法》包含了现代战略管理学的战略分析、战略计划、战略实施等全部内容之精髓。现代西方所有的战略思想都可以在孙子兵法中寻找到根源;孙子兵法在包涵了西方战略思想的同时,以全面、客观、简洁、逻辑性与系统性强而享誉全球。

  孙子兵法与领导艺术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曹操曰:将宜五德备也。孙子论将之五德,可作为优秀企业家或高层管理者的素质指标。从基本含义上讲,“智”即知识、智慧和能力,包括专业和广度知识、显性和隐含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信”不仅包括“取信于内”和“信守于外”,还包含必胜之信念与自信心。“仁”不仅是关爱员工,关爱客户,还要关爱社会、关爱环境;当然,也须关爱自己和家人。“勇”则包括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勇敢。“严”指严明纪律,严格管理;及严于律己。著名管理学家陈炳富认为,智是为将的基础,仁与信是为将的道德,严与勇是为将的艺术,现代社会对高层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与孙子兵法论将之“五德”具有相同之处,是对领导者从德才两个方面提出的要求。

  孙子认为若能按照“五德”之标准选任将领,则要充分授权、不过分干涉,即“将能而君不御”、“君命有所不受。”对于有能力、胜任岗位任务的管理者,赋予与岗位相匹配的权力,使其在岗位工作时,能据环境变化,及时做出正确决策,顺利实现目标,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孙子兵法与组织人事管理

  孙子高度重组织管理,经“五事”中的“法”即组织管理。孙子曰:“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部队建制或编制;官道,官之管理之道;主用,泛指军需物质的供应管理制度;涵盖了组织结构、人事与物资管理制度。孙子认为,治理大部队和小部队的原理是一样的(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关键的是根据职能做好编制与定员等。在用人上,孙子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即,有效的管理者,不要总是苛求下属,而是根据势态选择合适的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聪明才智,实现管理目标。

  在人员管理上,孙子提出恩威并重的管理原则,孙子曰:“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孙子认为,要以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规章制度管理士卒,从心理到行为切实达到步调一致;为此,要注重平时对士卒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孙子主张要像关爱自己孩子那样关爱士卒,但并非溺爱。这些观点,对现代企业的员工关爱与约束管理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与组织文化建设

  孙子高度重视“道”,认为“道”是取得胜利的首要。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虞者胜。”其中,“道”是取得胜利的五个条件之核心。因此,“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认为,“道”并非一时之需,而要长期建设与维护;并且,治理军队需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即“道”的建设需要“法”的辅助,同时,孙子也特别注重对士卒的奖励机制,如:“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掠乡分众,廓地分利”。可见,孙子兵法包含了现代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之框架,为现代组织文化之基石。

  孙子兵法与质量、成本和效率的控制

  战争成本是巨大的,不仅日费千金,而且军需粮草等运输非常困难。因此,孙子提出:“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即,兵员不再三增调,粮草不再三转运;粮草等在敌国就地解决。战争不仅耗费巨大,若旷日持久,则各种变故难以估计,因此,孙子主张速战速决(故兵贵胜,而不贵久)。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只要战,就会发生作战成本;不战而能屈人之兵,则没有作战成本,是最为完美的胜利。“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即,尽最大可能控制成本最小化。“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刚刚出现战争端倪时,要争取伐谋取胜,将战争消灭于萌芽之中,成本最小,质量最高;当伐谋无效、战争一触即发时,争取伐交取胜;在不得不攻城的情况下,也尽可能的智取、尽量避免强攻,力图在高成本作战下的低成本控制。

  孙子兵法与风险管理

  孙子非常注重风险控制,强调在决策时要“利害兼顾,趋利避害。”孙子曰:“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考虑利的一面,事情方能伸展。考虑害之一面,方能防患于未然或转危为安。

  军队需要专业化领导,须防范来自君主盲目指挥带来的风险。孙子曰:“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在组织管理中,要明确分工,领导者不可盲目指挥,否则将带来因盲目指挥而造成的风险。

  孙子指出,一般的将领常常存在五个方面的缺陷(将有五危);因此,在选任高级将领时,要注意侯选人是否存在这五个方面的缺陷,并注意对在任将领的考察,若发现存在这五个方面的缺陷,应及时防范或调任。同时,孙子还指出了来自士卒管理上的不善而导致的“六败”,并特别强调,这六种失败,“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在企业中,胜任的管理干部,完善的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训练有素的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管理风险的控制非常重要。孙子也特别重视在与诸侯联盟和战争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指出:“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

  在孙子兵法中,除以上几点风险控制外,孙子还提出了在战争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以及信息安全等风险控制。这些对现代商业企业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孙子兵法与技术产品和市场管理

  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和以迂为直等诸多策略均对现代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技术赶超与跨越等具有指导作用;孙子在校“七计”中所讲的“兵众孰强”,是指武器装备及兵种结构等技术资源实力,足见孙子对技术的高度重视;而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之根本策略就是创新!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和各种策略对现代企业的市场管理都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孙子在《地形》篇和《九地篇》指出了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差异化策略和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竞争策略。孙子提出的火攻和水攻策略,对企业的市场策略更是具有启发意义。“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以火攻则明,以水攻者强。”孙子的“十二诡道”学说,更是明确地指出了,在市场竞争中要灵活善变,不可墨守成规。

  孙子兵法与情报管理

  孙子对情报的重视体现在从战略分析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孙子指出,战争耗费巨大,相持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若因吝惜金钱而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情报,导致失败,是君主和将领的极大罪过。而准确的情报,“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为及时准确和全面获取情报,达到先知先觉和全知全觉(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之目的,孙子提出了五种(用间有五)情报获取渠道,并主张以“上智者”从事情报工作。今天,世界各国的情报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专家数不胜数,可见,孙子主张以“上智者”从事情报工作,实乃一种超时代的远见。在现代的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更应重视情报管理。

  《孙子兵法》堪称管理学研究与发展的理论基石,称《孙子兵法》为经营管理学大全亦非夸张。全球有许多商学院为MBA/EMBA及硕、博士等开设孙子兵法课程(名称各异),有许多学者从事孙子兵法在商学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至于《孙子兵法》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史为范蠡、白圭等历代企业家所证,今如著名战略学家钮先钟所云:“孙子的书要言不烦,最容易掌握重点,企业界人士,尤其是后起之秀,若能熟读深思,则也许要比读一百本现代人所写的书更为有益。”

  学者小传

  陈德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孙子兵法商业应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99年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毕业;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出站;2010-2011年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学习研究孙子兵法战略近20年,为MBA讲授《孙子兵法商业战略》,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中国五粮液集团、中国长城吕业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纺织集团、上海医药集团、上海信宜药业、辽河油田、胜利油田等百余家企业讲授过《孙子兵法战略》。

  迄今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上海市软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企业咨询项目50余项,编写教学案例100多篇。

  迄今在国际专业期刊J. Eng.Tech. Manag及国内重要期刊《管理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创业管理》、《技术跨越》、《战略管理精品案例》、《管理案例编写与教学》等专著。正待出版《孙子兵法商业战略》专著。

陈德智
卢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