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青春足迹]王雨舟:让世界因你而改变

  人物白描: 王雨舟 密西根学院大三

  万卷书海学无涯,千里冰封行无疆。胸怀世界求创新,讲台之上传公益。

  “没有垮掉的一代”。这是王雨舟在个人讲座时常说的一句话。

  “让这个世界因为你而不同,给身边的人一些‘惊喜’”。这是王雨舟的价值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用别人的人生去丰富自己的人生。”这是王雨舟的修炼。

  他为环保,踏上南极,并通过多场主题个人演讲影响1500人以上,他为公益,将奖学金全数捐给藏族山区儿童,他投身科创,参与出非洲无水厕所和“会说话的垃圾桶”等项目。

  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有人说他们不堪重任,但如果说爱国、奉献、求真、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核心,是老一辈科学巨匠的风范,而今,我们在90后交大学子身上依稀看到学长之风的同时,更看到了属于新一代的时代朝气。日渐缩小的地球村让他们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表达自我的渴望让他们拥有更为出色的领导力和表现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个90后交大人,分享年轻一代的成长故事。

  公益——给世界一点“改变”

  “要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你而产生不同,这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价值。”

  “当你不能改变整个世界的时候,你可以改变你能改变的那一片受众,他们会辐射直至改变整个世界。”

  这是王雨舟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及的话语,也是他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

  2011年3 月,王雨舟凭借其出色的发挥,在全上海6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一举赢得可口可乐公司在上海举办的环保创意大赛“南极使命之旅”比赛的冠军,从而顺利入选由国际环保组织2041 运作的“2011 南极极地领袖计划”。作为大陆仅有的三位大学生代表之一,王雨舟在世界著名探险家与联合国环保特使Robert Swan 先生的带领下,和来自全球的商界、政界、教育界、公益组织中的领导者以及青年学生在南极大陆进行了为期15 天的考察。

  提到在南极冰面的所见所闻,王雨舟仍然十分激动,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当时领队Robert Swan把我们全部聚集到甲板,然后告诉我们周边的巨大浮冰原来都是结在一块的,这些冰其实是超级大的一个冰架,两年前他来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冰架,今年我们来的时候全部的冰都已经化开来了……他当时就告诉我们这个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铁证,如果你们回去后还有任何人跟你质疑,就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不是真的的话,现在你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最好的一个证明。”这些亲身经历让雨舟非常震撼,也正源于这样的亲眼所见,让他加深了对环保的认知,对自身责任的思考。

  “我们的项目名为”使命之旅“,就意味着整个过程中是带着任务去的。回来之后我就更加觉得为环保做些什么是我应尽的责任,所以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至少影响1500人。因为我觉得当你不能改变整个世界的时候,你可以改变你能改变的那一片受众,他们会辐射直至改变整个世界。”

  带着这样的想法,王雨舟先后在湖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七宝中学,交大附中等学校进行公开公益演讲,在演讲过程中,王雨舟不仅分享了自己如何赢得前往南极的通行证的故事,更结合在南极亲眼所见的冰川消融景象,讲述全球变暖问题的紧迫性,号召更多同龄人加入到绿色生活和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他的演讲总计直接影响了近1500 人,受到青年学生听众的广泛欢迎,许多学生在听完他的演讲后都纷纷表示将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践行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

  当记者问及演讲如何实现时,王雨舟笑了起来:“挫折是很正常的啦。”原来,一开始雨舟想通过自己的私交,比如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朋友,让他们帮忙“打入”学校内部,去争取演讲的机会。但是达到一定规模的论坛嘉宾大多是教授或者院士,还真没有开过外校普通学生公开演讲的先例。“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广撒网,然后有多少场讲多少场。后来发现其实演讲就是你讲的越多,影响的越多,大家兴趣越大,就更加愿意让你去讲。”

  “我前两天去参加了一个奖学金颁奖大会,然后他们当时也是知道这样一个事情,就让我做了一个发言。发言结束之后呢,他们的理事就希望今年可以在一些奖学金学校中办系列讲座之类的。希望明年九月份到十月份我能够腾出一段时间来帮他们做这样一个演讲。”说到这儿,王雨舟不无几分自豪。这些经历还让他更加懂得,“其实很多机会都是不经意间出现的,就是看你自己是不是能把握。”

  创新——给世界一点“惊喜”

  作为来自联合学院的学生,王雨舟比其他同学多了许多接触国外资源的机会,也更扩大了他的视野,并拥有更为活跃的思维。

  在他看来,创新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生活中许多小创意累积而成。人类的创新是为更高的生活品质和便利生活而努力。参与科创,是改变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给身边的人不断带去“惊喜”的过程。

  他所参与的许多科创项目就是这样。比如2010年,他带领团队在密西根大学教授J.Daida 的指导下为非洲加纳农村地区设计了无水厕所,并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与香港大学非盈利组织志行会达成合作意向,并最终在加纳农村Hain 中共同完成厕所的实际建设与调试,为当地居民带去了实际的生活改善。

  此外,他独立运作的“会说话的垃圾桶”科创项目更是来源于生活。该项目通过设计一个带由传感器的垃圾桶提醒人们将垃圾扔入箱中,该项目获得了可口可乐公司举办的环保创意大赛的冠军与英国文化协会举办的绿色创想大赛的银牌。

  当被问及“会说话的垃圾桶”创意来源,雨舟十分幽默地说到:“公园里有很多垃圾桶,但人们不喜欢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那怎么办呢?我就想,是不是可以让扔垃圾这个行为变得有意思起来,人们就会非常愿意去接受这样一个行为,然后顺着这想法,我就想我可以在垃圾桶里装一个传感器,然后里面有一个小型的音箱,然后你一个垃圾扔进去,它就会发出那种就像原子弹投弹一样的声音,人们就会觉得:咦,什么情况?然后就会在地上再捡一个垃圾再去试一下。我觉得这个创意把很多快乐的元素都融入到环保这个过程里边,而且这正好吻合了时下流行的”积极生活“理念。”

  生活——给自己一个节奏

  学生会副主席、辩论队长,全年级第一名、国家奖学金,王雨舟有太多值得他人艳羡的积累。

  “你自己考虑一个节奏,你要感觉自己在掌控这个节奏,不是被这样的生活推着走,而是你在推着生活走。”王雨舟笑着却不失严肃地说。

  的确,善于给自己一个节奏的雨舟,从各类学生活动、科研学习到广泛的朋友圈子,从未错过人生的一处瑰丽。“我非常欣赏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用别人的人生去丰富自己的人生是再好不过的。如果自己永远活在自己的一片世界里,不与外界打交道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就是这么狭小而单调。”王雨舟如是说。

  这个世界上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但是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雨舟觉得这个世界之所以那么可爱、那么漂亮、那么精彩的原因就在于它很多样。它不是由同一种人组成的。你每天可以接触到能让你感觉到兴奋、快乐、幸福的人,这也是王雨舟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非常享受的事情。

  年轻朝气却富有责任感,沉稳理性却不失自由的灵魂,这就是王雨舟。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90后,但却不能说这是垮掉的一代。正如王雨舟自己所说:“70后看80后觉得是垮掉的一代,80后看90后觉得更加”脑残“。但是你看现在是2011年,80后进入三十而立的一个时期,你会发现这一批人同样也承担起了社会上非常重要的职责。他们并没有像我们所想的那样会垮掉。因为时代不一样,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是老一辈人不能理解的。所以说永远不存在垮掉的一代。相反,我们作为90后有更开阔的胸怀,有更具全球视野的思维和担当。”

 

校团委 樊能
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