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学者笔谈]张延松:快乐的源头活水

  ■ 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心灵载体,是我们生存和事业走向成功的基石。

  ■ 俯仰无愧,人之本色。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在工作和学习中,踏实做事,真诚待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伸手摘星”。 

  ■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身教重于言教。

  ■ 假如我们都能做到家庭和睦、仰俯不愧、诲人不倦,也许生命中的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汩汩而出,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幸福。

  《孟子·尽心》中提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主要是指做人的三种人生乐趣: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坦诚做人,三乐教书育人。此三乐是一种高层次道德境界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极致之乐”。

  生活在高压下的现代人每天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那份幸福,可结果却是:每个人的烦恼和困惑越来越多,快乐和幸福却越来越少,作为高校青年教师的我们也不例外,每天都要疲于奔命于教学、科研、家庭等各种事情之中,如何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以为假如我们都能做到家庭和睦、仰俯不愧、诲人不倦,也许生命中的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汩汩而出,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幸福。

  家庭和睦,相伴相随,是快乐之基石

  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也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尤其处于70后的高校青年教师们,在家庭中都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需要处理好家庭、工作和快乐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空虚的,工作也会变得一团糟。大部分同志的想法是:先工作,好好干,有一定的事业基础或经济基础后再去组建家庭,养育儿女,有了家庭后再好好工作,来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衣食无忧了,生活幸福了,当然就可以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生活信心,此时的家庭就是自己前进的后备力量。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的生活。事情总是个矛盾体,在现实生活中,当工作和家庭有冲突的时候,有太多的人忽视了家庭的重要性,以为自己在工作中的全身心付出是为了家庭,理所应当得到妻儿/丈夫的支持。尤其当工作过分投入、不懂得休闲和放松,一旦遇到挫折的时候,个人就会变得固执和古板,性情急,情绪浮躁,难以接受别人的建议,不容易体会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不但得不到家庭的爱与支持,也丢掉了生活的快乐。原因主要在于把幸福看成了物质的追求,物质快乐就是幸福。实际上,生活的过程很多时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学习从容与处变不惊、幽默和友善,善于去培养情趣,通过源源不断给自己的家庭注入幸福元素,才会给自己带来愉悦舒畅的心情,工作效率自然会提高。

  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心灵载体,是我们生存和事业走向成功的基石。无论我们在社会里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是普通一员,都应担负起孝敬老人、爱护妻儿、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都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相互包容,相互忍让,真心去关心家人,努力去维系一个实实在在的幸福之家。爱和亲情虽然琐碎,但会滋润心田,能与我们风雨同舟,相伴相随。家庭生活的不和谐、甚至缺失,会大大削弱我们的工作热情和未来发展,生活的挫折远比工作的挫折要更有破坏力、杀伤力。

  工作是一种现实,它不可能尽如人意。但家庭的幸福,只要我们用心耕耘、愿意牺牲,可唾手可得,同时对事业的成功也会百利而无一害。家庭的幸福和努力工作是可以完美平衡的。

  仰俯不愧,真诚待人,是快乐工作之保证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指的是自身之乐,为人处事,都要做到问心无愧,因而获得内心的安宁。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诚信正直,那必将充满温馨和谐。生活在世间的任何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都要获取信任。如果你是老师,就要与你的学生交朋友,助他完成学业;如果你是老板,就要与你的职员共渡风雨,荣辱与共;如果你是领导,就要与你的下属谋取福利,勇于担当……总之,不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都要努力做到“俯仰不愧,真诚待人”。

  清世宗雍正曾题写楹联曰:“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用以教育皇胄加强修身,以承继大统。虽然我们没有什么大统要继承,但这不妨碍我们以此提醒和约束自己诚信做事,真诚待人。对待科研等工作,我们更应踏实严谨,实事求是,决不能有半点弄虚作假。工作以外,我们也应当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他人相处。人行于世,总希望和别人和和气气,快快乐乐的相处,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得人心者得天下”,一个能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的人,可以在社会上左右逢源。人有百种,各有所好。若能做到让人人都喜欢,就不是一般的能力了。世间有这种能力的人可以更快的完成自己的追求,并获得他人的认可,从而一举双得。此外,现代科学研究、试验愈发复杂,大部分情况下仅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人生在世,与人沟通和合作是必然的。善于合作,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毕竟,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志同道合者合作,才能实现自身无法达成的愿望。

  要得人心,与人合作,首先需要完善人格魅力,其基本点就是真诚,而真诚待人,恪守信义亦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真诚一点,守信一点,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依赖、理解,能得到更多地支持、合作,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是能打动人的,即使对方一时不了解,日后也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有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以诚待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们之间的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人们打开了心灵的大门,并肩携手,合作共事。真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发现一个开放的心灵,争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在人们发展人际关系,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防备猜疑被诚信取代,就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处,以诚待人,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正,督促他立即改正。批评的确不大讨人喜欢,但你不妨换角度理解接受,从而沟通彼此心灵,发展友情。想得到自己的朋友,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怀。只有讲真话、实话、不遮掩、不吞吐,必然会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要懂得人与人之间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真诚待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肝胆相照,赤诚相见,才会心心相映,然而真诚在友谊宫殿中的光泽不仅未因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减弱,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增添了光彩。

  一个人有了真诚的品质,心灵才会美好,才会愉快地生活每一天,才会在你的事业上获得更多真诚的帮助。一个科研团队有了真诚的氛围,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将无坚不摧。“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的生活中应充满真诚,养成真诚待人的习惯。

  俯仰无愧,人之本色。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在工作和学习中,踏实做事,真诚待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伸手摘星”。

  以身示教,诲人不倦,是快乐工作之极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关于教师的古典定义清晰地表述了教师的本职就是教书育人的道理。教师的自豪,在于以教书育人为业,更在于以教书育人为乐。每名教师都应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身示教,诲人不倦。车尔尼雪夫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时刻以此为信条。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以身示教。某日,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另有一个相反典故:古时有一学究时时戒子弟勿昼寝。一日,弟子见学究方睡,请曰:“先生戒人而自蹈之何也?”曰:“吾梦周公耳。”子弟次日故睡,先生蹴之起,曰“吾亦梦周公。”先生曰:“且道周公有何言?”曰:“亦无他语,只道昨日不曾会得先生。”文中学究就是教育者,其言谈举止本应做学生表率,但由于言行不一,致使学生效仿老师言行。

  两个故事虽短,却都有力地说明了教育者以身示教的重要性,要时时处处做学生行为的典范。作为高校的教师同样如此,如果我们的专业知识不扎实,何以指导学生的论文研究。如果我们总是在追求利益至上,何以教同学淡泊名利。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品格特征的体现。不能把教书育人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要全身心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职责,并从中享受其快乐。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用心地回答同学的每一个问题,专心地回复同学的每一封邮件,认真地批改同学的每一份作业,及时地发现同学的每一个困惑,以自己的品德去影响同学的品德。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身教重于言教。

  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善待每一个同学,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课,构建愉悦的师生关系,获得教书育人的极致之乐。

  学者小传

  张延松,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导。2005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12月晋升副教授。上海市复杂薄板结构数字化制造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上海交大-美国通用汽车先进制造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固定成员。

  主要从事汽车薄板先进连接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制造技术的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等项目,作为子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国际合作项目。已在Welding Journal,IEEE、ASME Tran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2008年、200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入选2011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

张延松
卢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