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要闻

[交大记忆]交大“留园”的故事

2014年4月12日,上海交大118周年校庆之际,盛氏后人盛枫、盛晓蔚等向学校捐赠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家族宗谱——《龙溪盛氏宗谱》。借此契机,本期“交大记忆”带来盛氏后人盛毓度与交大闵行校区上海“留园”的故事。  

上海“留园”建成20多年来,已经成为交大人乃至社会人士对交大印象最为深刻的代表建筑之一,但也许少有人知道,这里凝聚着一位海外老人——盛毓度的故国情怀和对交大师生的思念。  

盛毓度先生是盛宣怀的嫡孙,1913年生。最初就读于南洋公学附小,后入南洋模范中学。青年时奉父命东渡留学,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经济系。珍珠港事变后束装回国,20世纪50年代初又重游日本。盛毓度长期研究经史和汉、和两大民族古今来的关系,追求中日友好。  

作为一位旅居日本的中国人,盛毓度对日本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上世纪50年代末,战后日本百业待举,盛毓度决定创设一个高水平的中式餐厅,以弘扬中国文化。他集资7.5亿日元,成立东京留园株式会社。之所以取名“留园”,是为与中国苏州“留园”一脉相承。东京“留园”的一部分建材是从中国采购运来,如云南大理石及地毯等;有些是在香港定制的花梨木门窗。“留园”大饭店于1961年10月开业,经营上坚持“质量上乘,灵活多样”,吸引了各国名人,鼎盛时期拥有30余处店面,可谓誉满东京。然而,20多年后,情况起了变化。东京地价上涨400倍,人事费用上涨20倍,而“留园”的用膳消费只涨了2倍。虽有不舍,盛毓度还是决定结束东京“留园”大饭店的经营。  

1986年交通大学90周年校庆,盛毓度和夫人彭菊影女士一行应邀专程来沪参加庆典,并为祖父盛宣怀的重铸铜像落成揭幕。他说:“这次我带着女儿、女婿和小外孙一起回国,让他们看看迷人的祖国,增加对祖国的了解。炎黄子孙嘛,总该无忘祖国,将来不管身居何地、身任何职,都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为祖国作出贡献。我当然要身体力行,为他们作出表率。”同年8月,盛毓度先生与学校签订了设立“留园-盛毓度奖学金”协议,上海交大每年可派2-3名优秀青年教师赴日本攻读学位,由他承担费用。1992年又与学校协议改设“留园奖学金基金”使之长期化和制度化。这次访问,盛毓度看到了上海交大的蓬勃发展和正在闵行建设一个规模比徐汇校区大几倍的新校区,下定决心要为闵行校区的建设作出贡献。1987年7月,盛毓度与学校商定在闵行赠建上海“留园”,并将东京“留园”的部分装饰材料移赠交大,用于上海“留园”的建设。上海“留园”建成后主要作为交大师生们聚会用餐以及海内外学者、友人联谊的场所。  

上海“留园”由我校建筑设计研究所设计,负责总体建筑设计的是宋漪萍建筑师。上海“留园”保留了东京“留园”里中国园林特色的月洞门电梯样式,并对东京“留园”的部分装饰材料“量材设计”,赋予全新的中国韵味和特质。经过一年的努力,一座带有现代气息又有中国民族风格、楼高5层、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建筑竣工了。现在从沪闵路上,从奉浦大桥上都能遥遥望见“留园”的庄重、高雅、文静的风貌,成为上海一道亮丽的景观。  

1989年11月15日,交大隆重举行上海“留园”落成典礼,非常遗憾盛毓度先生因健康关系,没能亲自出席目睹新建成的上海“留园”。1993年7月23日,盛先生因病久治无效于东京逝世,享年80岁。盛先生晚年倍加思念故国乡土,思念亲朋好友,思念交大师生和上海“留园”,他生前嘱咐身后要回归祖国,安葬在上海。经中国政府有关方面的特别批准,灵柩于同年8月5日由民航飞机运抵上海,8月8日安葬于上海归园公墓,了却他一生爱国之情。在进入上海“留园”大堂前的右侧墙上,裱装着“上海留园记”篆录,多年来默默讲述着盛毓度先生对“留园”、对交大的深厚情谊。  

盛毓度先生非常欣赏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他写成条幅,用以观察世界和展望未来。我们的祖国百年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野火”的燃烧,但从未被征服,现在我们站起来了,中国正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交大也正在迈向成为世界第一流大学的目标,屹立在交大校园的上海“留园”将永远注视着历史前进的步伐。  

(摘编自《风雨交大》一书中“盛毓度与‘留园’”,该书由上海交大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作者为上海交大原副校长范祖德)  

相关阅读盛氏后人向上海交大捐赠盛氏家族宗谱[图]

孙佳